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別輕忽頭暈眼模糊!頸動脈阻塞是中風前兆,醫師警告:超過50%狹窄就危險

血管也會塞車!頸動脈狹窄比你想的更常見

現代人吃太好又少動,血管就像用了三、四十年的老水管,裡頭卡滿油垢雜質。這些黏在血管壁的「斑塊」可不是普通垃圾,它們會默默變厚變硬,把血管通道越擠越窄。最可怕的是脖子兩側的「頸動脈」阻塞,這條高速公路一塞住,腦部馬上鬧血荒,腦中風說來就來!

🚨 脖子血管塞住,腦中風風險暴增

當頸動脈狹窄超過 50% 時,血流就像颱風天的溪水又急又亂,容易沖刷出血管碎片形成血栓。這些要命的小血塊順著血流衝進腦部,啪一聲堵住微血管,腦細胞瞬間缺氧壞死——這就是 缺血性腦中風 的恐怖過程!

📊 驚人數據:

  • 每10個缺血性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頸動脈狹窄惹禍
  • 頸動脈分岔處是「斑塊熱點」,佔所有病變的 70% 以上

👀 身體發出的6大紅色警報

頸動脈阻塞初期像小偷進門靜悄悄,等出現這些症狀時,血管可能已塞住一半:

輕微症狀 嚴重警訊 緊急狀況
❶ 天旋地轉的頭暈 ❷ 單側手腳突然沒力氣 ❺ 講話大舌頭或失語
❸ 看東西霧濛濛 ❹ 眼前突然一片黑 ❻ 臉歪嘴斜走路不穩

真實案例: 台中56歲張先生連續三天頭暈,右眼視野像蒙上白紗,檢查發現左頸動脈塞住 68%!醫師警告:「再拖兩週,中風機率高達 40%!」

🔍 揪出血管危機的黃金檢查

「頸動脈超音波」是健檢神隊友,不用打針、10分鐘搞定:

graph LR
A[超音波探頭滑過脖子] --> B[即時顯示血管橫切面]
B --> C[測量血流速度]
C --> D[計算斑塊厚度]
D --> E[精準算出阻塞%數]

誰該馬上檢查?
✓ 三高患者 ✓ 老菸槍 ✓ 中風家族史 ✓ 莫名頭暈超過一週

💊 三種救命治療比一比

1️⃣ 藥物治療:治標不治本

吃抗血栓藥(如阿斯匹靈)就像幫血管「塗防鏽漆」,但 無法清除斑塊

⚠️ 驚人事實:即使乖乖吃藥,嚴重狹窄者 兩年內仍有1/4會中風

2️⃣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開刀清血管

醫師在脖子劃開4公分,把血管內壁的「油垢」物理刮除:

+ 狹窄70~99%者:手術後兩年,中風風險↓65%  
! 關鍵數字:每開6個病人,就有1人免於中風  
- 需全身麻醉,術後三天脖子會痠痛  

3️⃣ 支架置放術:微創撐開血管

從鼠蹊部穿細導管到脖子,像「撐傘」般打開金屬支架:

+ 免開刀、住院三天  
! 最新研究:支架與開刀效果相當  
- 自費支架約15~20萬台幣  

治療選擇懶人包

pie
    title 頸動脈狹窄治療選擇
    “狹窄<50%” : 35
    “吃藥+追蹤” : 45
    “狹窄50-69%” : 15
    “評估手術風險” : 5
    “狹窄>70%” : 25
    “優先考慮手術” : 60

🛡️ 日常保養3招防堵血管阻塞

❶ 飲食:少鹽少糖少反式脂肪

✨ 護血管明星食材:

  • 鮭魚(Omega-3抗發炎)
  • 黑木耳(水溶性纖維清廢物)
  • 綠茶兒茶素(減緩斑塊形成)

❷ 運動:每天流汗20分鐘

快走時擺動手臂,能 加速頸動脈血流 27%,比單純走路更有效!

❸ 控三高:血壓血糖不能放飛

血壓目標:居家測量<135/85 mmHg
血糖關鍵:飯後兩小時血糖<160 mg/dL

💡 冷知識:收縮壓每降10mmHg,中風風險降 三分之一

❗ 醫師真心話:別等中風才後悔

「很多患者頭暈當貧血,視力模糊怪老花,」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陳醫師嘆氣:「上週才收治一位阿伯,頸動脈塞住85%還不想開刀,結果三天後右半身癱瘓…」

救命時間軸
▸ 40歲起:每兩年做頸動脈超音波
▸ 發現斑塊:每年追蹤+嚴格控三高
▸ 狹窄>50%:每半年檢查+與醫師討論治療

⚠️ 最後警告:暫時性缺血(小中風)後 48小時內 是黃金治療期,快打119別硬撐!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