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姨撩起袖子擦藥膏時,我注意到她關節腫得不太對勁…」臺中國民醫院免疫風濕科鄭硯寧主任眉頭微蹙。眼前這位56歲的家庭主婦,20年來早已習慣與乾癬和平共處,卻沒想到近期手指關節竟腫得像灌飽的香腸,連握鍋鏟都鑽心地痛!
皮膚紅癢藏危機!乾癬轉攻關節實錄
「頭皮屑像雪花飄,手肘紅斑脫皮反反覆覆,我都當老毛病啦!」陳阿姨苦笑著展示她隨身攜帶的藥膏。像許多台灣乾癬病友,她總在病灶爆發期才匆匆跑皮膚科,直到這半年發現:
- 清晨手指僵直:刷牙轉不開牙膏蓋
- 掌指關節發脹:戴了20年的婚戒卡住
- 腳跟踩地刺痛:買菜走久就抽痛
「阿我就以為是年紀大關節退化啊!」她擺擺手。直到皮膚科吳家華主任發現她指甲坑坑巴巴像被針扎過,指甲片還浮空翹起,驚覺不妙轉介風濕科,才揪出「乾癬性關節炎」這個隱形殺手!
關節炎≠皮膚先發!醫師曝3大暗黑陷阱
「每3個乾癬患者就有1個關節被攻擊!」鄭硯寧主任拿出關節模型比劃。這種自體免疫風暴會兵分多路奇襲:
攻擊部位 | 恐怖症狀 | 好發比例 |
---|---|---|
手指腳趾 | 香腸指(趾)腫脹 | 近50%病友 |
腳跟阿基里斯腱 | 晨起踩地劇痛 | 約30%病友 |
下背部薦腸關節 | 半夜痛到醒 | 隱形病灶易忽略 |
最陰險的是這些陷阱:
- 皮膚沒事≠關節安全:約20%患者關節痛先於紅疹!曾有阿伯腰痛三年,最後才在頭皮髮際線找到脫屑病灶
- 指甲病變是關鍵警報:甲床分離、點狀凹陷像頂針,9成關節炎病友中招
- 病灶藏魔鬼細節:肚臍皺褶、股溝、耳後等隱蔽處脫屑,自己根本難發現
「有位賣麵線的阿嬤,每天揉麵團手痛到流淚,拖了兩年才確診,X光一照關節都啃蝕成蜂窩了!」鄭主任嘆氣搖頭。
黃金十年防變形!台中醫院雙科聯防密技
「皮膚科醫師就是關節炎的守門員!」皮膚科吳家華主任翻出抽屜裡的神奇小卡。原來臺中國民醫院推行「乾癬護關行動」:
STEP❶ 關節警訊快篩表 □ 早上起床手指僵硬超過30分鐘? □ 指甲有凹洞或變形? □ 腳後跟不明原因痛? □ 曾出現整根手指腫脹? (勾選2項↑立即轉介風濕科)
STEP❷ 關節超音波揪敵 ‧ 0.1公分滑膜增厚現形 ‧ 韌帶發炎無所遁形 ‧ 免打顯影劑、無輻射
「像陳阿姨就是靠超音波抓到掌指關節滑膜像發酵麵團般增生!」鄭硯寧主任比劃著超音波影像。即時用上免疫調節劑阻斷發炎鏈反應,搭配關節復健:
- 晨僵對策:醒後躺床做「握拳-張掌」操10次
- 香腸指急救:將手指浸入溫熱燕麥水中按摩
- 足跟痛緩解:踩冰凍寶特瓶滾動5分鐘
「現在煎蘿蔔糕不用媳婦幫忙啦!」陳阿姨笑著展示她靈活的手腕。但醫師叮嚀更重要是每3個月追蹤關節破壞指數,避免:
「持續發炎就像白蟻蛀樑柱,等關節變形就難挽回!」
乾癬照顧新觀念!皮膚×關節雙軌戰略
吳家華主任強調,現代治療早已跳脫「擦藥止癢」的框架:
🔥 生物製劑精準打擊 ‧ 鎖定腫瘤壞死因子(TNF) ‧ 每週皮下注射像打胰島素 ‧ 同時壓制皮膚&關節造反細胞
💡 照光治療升級版 ‧ 窄波UVB搭配藥浴 ‧ 每週3次,每次「3分15秒」黃金時長 ‧ 對頭皮頑癬特別有效
⚠️ 地雷食物清單 × 烤炸辣→激發免疫風暴 × 糯米類→加劇發炎反應 ○ 深海魚油→天然消炎藥 ○ 彩色蔬果→抗氧化大軍
「曾有小夥子吃鹹酥雞配啤酒,隔天膝蓋腫得像顆貢丸!」營養師私下分享案例。更揪心的是家族遺傳警訊:
「若父母有乾癬,子女發病率高達4成!過年圍爐要多留意親戚關節狀況。」鄭主任提醒,尤其出現「無外傷指甲病変」就是亮紅燈!
自己的關節自己救!病友必學3招自保術
-
鏡子偵察法:每月裸身站鏡前,特別檢查頭皮、肚臍、臀部皺褶,用手機拍對比照追蹤
-
關節氣象台:買本日曆畫「⭕△❌」記錄:
- ⭕:活動自如
- △:需熱敷才能活動
- ❌:痛到無法握筷子 (連續3天❌立即就醫)
-
香腸指應急包:
[冷] 冰敷袋:急性腫痛時用毛巾包裹冰敷10分鐘
[熱] 艾草包:慢性僵硬時微波加熱敷關節
[按] 按摩球:手掌滾壓刺激循環
「別讓關節炎偷走你的人生!」兩位醫師異口同聲。就像陳阿姨現在每天清晨到公園耍太極雲手,她笑說:「關節要像揉麵團,越揉越軟Q啦!」當皮膚亮紅燈時,記得張開手心看看——關節是否還活動自如?
本文案例為真人故事改編,療程效果因人而異,就醫請洽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