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疫情讓大家心慌慌,除了乖乖戴口罩、勤洗手,到底還能怎麼加強保護力?你知道嗎?其實我們身體自帶「免疫力開關」! 馬偕醫院中醫師高皓宇就透露,透過簡單按摩3個關鍵穴道,就能幫肺部增強戰力、對抗外邪!這可不是隨便說說,連中醫師自己都在做,今天就把這些超實用的「護肺金鑰」一次報你知!
💪 為什麼穴道按摩能幫肺部提升免疫力?
在台灣看中醫調身體很常見,但你知道原理是什麼嗎?高皓宇醫師解釋,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張能量地圖,經絡是通道,穴道就是重要的「能量站」。當病毒想入侵,最先攻擊的就是呼吸道!而肺經的穴道就像守衛軍,經常刺激它們:
- ✅ 能促進氣血循環,讓防禦系統更靈敏
- ✅ 幫助排除肺部濕氣(中醫說「痰濕」是病毒溫床!)
- ✅ 減緩體內發炎反應,身體不容易「著火」
- ✅ 調節自律神經,壓力大也不易降低免疫力
瞿瑞瑩醫師更強調:「平時保養比生病才急救更重要!」尤其在病毒環伺的環境,每天花幾分鐘按摩,就是幫自己的肺穿上隱形防護衣!
🖐️ 超實用3大養肺穴道 位置、按法一次搞懂!
🌟 1. 合谷穴:肺部第一道防線的「萬能守門員」
- 📍 精準定位: 把手掌張開、五指伸直併攏,你會看到大拇指和食指之間鼓起一塊肌肉(像小山丘),最高點就是合谷穴!最簡單記法:虎口併攏時,肌肉最凸起的位置。
- 💡 中醫師怎麼說:
- 高皓宇醫師:「合谷穴是大腸經原穴,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按這裡能清肺熱,同時強化大腸排毒功能,雙重提升免疫!」
- 瞿瑞瑩醫師:「它可是經典保肺穴!喉嚨癢、嘴巴破、牙齦腫,甚至感冒頭痛,按壓都能緩解。還能促進氣血循環,整個人比較不會虛累累。」
- 🖐️ 懶人按壓技巧:
- 用大拇指指腹用力按下去,會有明顯酸脹感(甚至帶點麻),維持6秒放開,左右手交替按,每次3-5分鐘。
- 進階版: 雙手虎口張開,像「擊掌」一樣互相撞擊!看電視、等公車都能做,刺激面積更大更省力!
- ✨ 日常妙用: 早上按一按精神好,感覺快感冒時趕快多按幾下!
🌟 2. 列缺穴:專治咳嗽喉嚨痛的「呼吸道清道夫」
- 📍 精準定位: 這個穴道名字很特別,古人說它像「天上裂開的縫隙」!兩手虎口交叉,食指自然搭在另一手腕外側,摸到突起的骨頭(橈骨莖突),在骨頭邊緣的凹陷處就是列缺穴。口訣:虎口交叉,食指點到手腕邊的骨縫!
- 💡 中醫師怎麼說:
- 高皓宇醫師:「列缺是肺經的絡穴,能打通肺經氣血,特別適合覺得胸口悶悶、痰卡住的人,幫助疏通!」
- 瞿瑞瑩醫師:「所有咳嗽類型都適用! 不管是乾咳、有痰咳、感冒咳,按壓它能宣通肺氣,還能幫助身體代謝多餘水分(利水),減輕身體濕重感。」
- 芊月堂廖千慧醫師補充:「偏頭痛救星! 很多人不知道,突然頭痛發作或感覺快鼻塞,用力按壓列缺幾分鐘,常常能緩解不適!」
- 🖐️ 懶人按壓技巧:
- 用大拇指指尖或指關節,對準骨縫的凹陷處,垂直向下按壓(會很酸!),一樣按6秒、停6秒。
- 坐辦公桌時,把手腕內側靠在桌緣,用身體重量去壓,省力又有效!
- ✨ 日常妙用: 會議中喉嚨突然癢想咳嗽?偷偷按壓列缺穴救急!
🌟 3. 曲池穴:抗發炎、滅身體虛火的「免疫發電廠」
- 📍 精準定位: 手肘彎曲90度,找到肘關節外側最明顯的那條橫紋(肘橫紋),橫紋盡頭、按下去有個凹陷處,就是曲池穴。最簡單找法:手肘彎曲,橫紋外側盡頭的凹洞!
- 💡 中醫師怎麼說:
- 高皓宇醫師:「曲池穴是大腸經合穴,抗發炎效果特別強! 現代人常熬夜、吃炸物,身體容易慢性發炎,按這裡能調節免疫細胞,降低發炎反應。」
- 許淳彰中醫師:「它能『疏邪熱,祛風濕,調氣血』,簡單說就是幫身體散熱、排濕、補能量!尤其台灣濕熱,按壓預防『內熱』累積很重要。」
- 🖐️ 懶人按壓技巧:
- 用另一手大拇指用力按壓凹陷處,或用四指包住手肘,用拇指按壓。酸脹感會很明顯,甚至會傳到前臂。
- 手肘靠在桌面或大腿上按,更容易施力。
- ✨ 日常妙用: 吃完麻辣鍋、熬夜後覺得身體燥熱,快按曲池穴平衡一下!
⏱️ 穴道按摩關鍵技巧:按對時間、力道才有感!
瞿瑞瑩醫師特別提醒,很多人按了沒效,是因為方法不對!掌握這些訣竅:
- 「黃金6秒法則」: 按下去後,維持穩定力道6秒鐘,然後完全放鬆6秒鐘,重複循環。這節奏最能刺激穴道。
- 「酸麻感」就是訊號: 不是按到痛才有效!要有明顯的酸、麻、脹感(中醫稱「得氣」),這表示氣血被啟動了。力道太重反而可能瘀青。
- 頻率很重要: 每天早晚各一次,或想到就按。每個穴位至少按3-5分鐘(左右都要按)。持之以恆效果才會出來。
- 環境放鬆: 按摩時專注在穴位感受,深呼吸效果更好。避免在風口直吹或冷氣太強的地方按。
- 注意禁忌: 皮膚有傷口、嚴重發炎、懷孕(尤其合谷穴要小心)或特殊疾病者,按摩前最好諮詢醫師。
☕ 懶人必備!中醫師特調「養肺防疫茶」 廚房就能煮
高皓宇醫師超貼心!知道有人懶得按穴道(或真的記不住位置),特別分享一道超簡單「養肺防疫茶」,材料在中藥行、超市都買得到:
- 🍵 配方(1人份):
- 黃耆 3克 ➔ 補氣之王,增強防禦力
- 防風 3克 ➔ 顧名思義,防禦風邪(病毒)
- 薄荷 3克 ➔ 清咽喉、醒腦,讓呼吸道舒暢
- 大棗(紅棗) 3克(約2-3顆)➔ 補脾胃,幫助營養吸收
- 炙艾草 3克 ➔ 溫通經絡,祛體內寒濕
- 生薑 1-2片(約3克)➔ 暖胃散寒,促進循環
- 🔥 煮法超簡單:
- 所有材料用清水稍微沖洗。
- 放入鍋中,加約500-600c.c.的清水。
- 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煮20分鐘。
- 濾掉藥材,趁溫熱喝!味道清香帶點甘甜,怕苦的人也OK。
- 🌿 什麼時候喝? 每天當溫熱開水喝1-2杯即可。感冒初期、喉嚨怪怪時也可以喝。
- 👍 醫師解析原理: 高醫師強調,這茶方重點在「調理腸胃、補氣固表」。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腸胃顧好,營養吸收足,自然產生足夠的「正氣」(免疫力)對抗外邪。人精神好了,身體狀態穩,自然比較不容易被病毒入侵;就算不小心中招,身體也有本錢快速恢復!
❓ 常見QA:穴道養肺疑問一次解
-
Q:按穴道真的能預防COVID-19嗎?
A:中醫師們都強調,穴道按摩和茶飲是「日常保健」,目的是提升整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讓身體處在較好的防禦狀態。不能取代疫苗、口罩、洗手等防疫措施,也不是治療確診的方法(確診請遵醫囑,如使用清冠一號)。它是「幫身體打底」的重要輔助! -
Q:小朋友也可以按這些穴道嗎?
A:可以!但力道要更輕柔,按壓時間縮短(例如按3秒停3秒)。小朋友的合谷、曲池穴相對好找,列缺穴對小孩可能較難定位,可以重點按合谷、曲池。 -
Q:按了幾天都沒感覺,是沒按對嗎?
A:先確認位置是否正確(對照上文描述多摸幾次)。有些人氣血較虛或阻塞,初期感覺不明顯正常。持續按壓1-2週,配合規律作息,通常會逐漸有酸脹感。也可諮詢中醫師。 -
Q:防疫茶可以每天喝嗎?會不會太燥熱?
A:此配方性質溫和,一般體質每天1-2杯通常沒問題。但若本身是非常燥熱的體質(如容易嘴破、便秘、長大痘痘),可將黃耆減量至2克,或連續喝3-5天後休息1-2天。如有疑慮,最好請中醫師把脈調整。
💡 結語:把中醫智慧變成日常防護力!
面對看不見的病毒,與其恐慌,不如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幫自己的肺部加油打氣! 合谷、列缺、曲池這三個穴道,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養肺法寶」。不論是早上刷牙後按一按,還是通勤時、追劇時動動手,甚至煮一壺溫暖的養肺茶,都是簡單又有效的投資。馬偕、安柏鄰好診所等台灣中醫師們的建議,非常適合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與忙碌的生活型態。把保健融入生活,提升免疫力自然水到渠成! 記得,健康的身體才是對抗所有疾病最堅實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