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明明按時吃憂鬱症藥,為什麼這十年越來越痛苦?」
這是74歲王阿嬤見到周伯翰醫師時,最絕望的質問。
阿嬤的十年惡夢:從開朗主婦到重度憂鬱
王阿嬤年輕時是街坊公認的開心果,菜市場砍價功力一流,廣場舞跳得比年輕人還帶勁。誰能想到更年期後,她的人生突然「被關靜音」?先是莫名心慌手抖,後來連最愛的孫子喊「阿嬤」都笑不出來。
曲折的就醫之路
graph LR
A[更年期恐慌發作] --> B(荷爾蒙治療3年)
B --> C{初期改善}
C --> D[突然惡化]
D --> E[每天吃抗憂鬱藥]
E --> F[嘗試rTMS治療]
F --> G[十年未見效]
前三年做荷爾蒙治療還算穩定,沒想到某天買菜時突然全身發冷呼吸困難,從此陷入「恐慌→憂鬱→全身酸痛」的惡性循環。最慘的是連吞口水都困難,兒媳婦還偷偷問醫生:「我婆婆會不會是帕金森?」
關鍵轉折:醫師發現3個不尋常警訊
當王阿嬤蹣跚走進診間時,周伯翰醫師立刻注意到:
- 「臉像戴面具」:完全沒有表情變化
- 「動作像慢動作」:扣釦子花了兩分鐘
- 「吞藥像吞刀片」:每吞一顆就痛苦皺眉
腦波檢查露餡了!
用「NIRS腦功能儀」一照,發現大腦前額葉根本不是典型憂鬱症波形!周醫師形容:「就像看到本該是籃球員的人出現在芭蕾舞團,整個不對勁。」
真相大白:每天2顆的「止暈藥」是元兇
調出雲端藥歷才驚覺,阿嬤十幾年來每天吃2顆含 「flunarizine」(氟桂利嗪)的止暈藥。這種藥的仿單明寫著:
風險警示 | 發生率 | 好發族群 |
---|---|---|
憂鬱症狀 | 3-5% | 長期服用者 |
類帕金森 | 2-4% | 老年女性 |
動作障礙 | 1-3% | 超過3個月用藥 |
「這根本在吃毒啊!」周醫師看到藥單差點跳起來。更扯的是,至少有5個科別醫師開藥給她,卻沒人把頭暈藥和憂鬱症狀聯想在一起。
停藥7天奇蹟:十年惡疾開始消退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停掉止暈藥:
timeline
title 停藥後變化
section 第1天 : 手抖減少30%
section 第3天 : 能自己梳頭髮
section 第7天 : 對孫子說「阿嬤帶你去吃冰」
section 第1個月 : 停掉3種精神科藥物
「原來不是我想不開,是藥不讓我開心!」阿嬤邊哭邊笑地說。現在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是去公園和閨蜜吐槽兒子媳婦(這是重點!)。
5大類「偷走快樂」的常用藥清單
周醫師整理門診最常見的憂鬱地雷藥:
1. 止暈/止吐藥:快樂神經的隱形殺手
藥名 | 危險成分 | 中招症狀 |
---|---|---|
俗稱”小白球” | Flunarizine | 表情呆滯+手抖 |
胃脹氣常用藥 | Metoclopramide | 莫名想哭+坐立不安 |
粉色錠劑 | Domperidone | 失眠加重+無價值感 |
真實案例:35歲護理師吃止吐藥治胃脹,結果每週值班都躲在更衣室哭,還以為是壓力大…
2. 血壓藥:讓心跳也變慢的雙面刃
β阻斷劑(如Propranolol) 雖然讓心跳變慢,但也會:
- 降低多巴胺分泌 → 「看什麼都不爽」
- 阻斷血清素接收 → 「被關在玻璃屋裡」 的感覺
- 運動耐受度下降 → 走三步就喘,更不想動
3. 荷爾蒙藥物:女性專屬的情緒炸彈
-
避孕藥:
- 年輕OL吃三個月後,天天傳訊息問男友「我是不是很廢」
-
停經後荷爾蒙:
- 58歲阿姨補雌激素後,狂買20組大同電鍋(?)
-
雄性激素阻斷劑:
- 攝護腺癌伯伯治療後,整天窩沙發說「不如早點走」
4. 免疫抑制劑:身心雙重打擊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最可怕的是:
- 初期:嗨到三天不睡覺整理全家相簿
- 後期:跌入黑洞連最愛的滷肉飯都不想碰
- 更會引發「月亮臉水牛肩」的外型焦慮
5. 抗癲癇藥:被忽略的情緒地雷
某些老牌抗癲癇藥(如Phenobarbital)會:
- 像「大腦斷訊」:話到嘴邊突然空白
- 產生「情感麻痺」:孫子畢業典禮也無感
- 最麻煩的是:不能隨便停藥!需醫師精密調整
自救指南:3步驟破解藥物憂鬱
STEP1️⃣ 揪出嫌疑犯
拿出你正在吃的藥,檢查是否有這些關鍵字:
[⚠️警報標籤] ▢ 仿單寫「可能影響精神狀態」 ▢ 成分含「多巴胺受體拮抗劑」 ▢ 藥袋註記「可能嗜睡或眩暈」
STEP2️⃣ 記錄身體密碼
用手機錄下這些畫面給醫師看:
- 早晨剛起床的臉部表情(藥物僵直最明顯)
- 扣鈕釦/寫字的手部動作
- 吃飯時的吞嚥速度
STEP3️⃣ 替代方案這樣談
別怕問醫師這些問題:
「這個藥非吃不可嗎?有更安全替代品?」
「如果減半劑量,效果差多少?」
「停藥後要觀察哪些危險徵兆?」
醫師真心話:這些人要特別小心!
周醫師在診間反覆強調:
「當憂鬱症治不好,先問三件事:
一問藥單 二問腦波 三問身體僵硬度!」
高危險群自查表
▢ 65歲以上吃超過3種慢性病藥
▢ 同時看超過4科醫師
▢ 近半年新增「動作變慢」或「表情變少」
▢ 抗憂鬱藥換過3種以上都沒效
如果勾選≥2項,快做「NIRS腦功能檢查」(健保可給付),這檢查就像「大腦的心電圖」,30分鐘看出是真憂鬱還是假憂鬱。
網友熱問QA
Q:停藥後憂鬱就好,還要回診嗎?
A:一定要! 曾有病患自己停降壓藥,結果暈倒撞頭。周醫師比喻:「這像拆炸彈,剪錯線會出大事。」
Q:保健品能預防藥物憂鬱嗎?
A:效果有限! 曾有阿伯吃某止暈藥又狂補B群,結果尿很黃但照樣憂鬱。關鍵還是「換藥>減藥>營養補充」。
Q:怎麼跟醫師開口說想換藥?
A:這樣說最有效:
「醫師,我吃這藥後出現○○症狀(具體說),
查資料發現可能是副作用,
有沒有更適合的選擇?」
記得拿手機錄下症狀給醫師看!
關鍵提醒
「你的憂鬱,可能是身體在對藥物喊救命!」
王阿嬤現在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早知道早點遇到周醫師,就不用白痛十年啦!」 如果你或家人也遇到「越吃藥越憂鬱」的狀況,快把藥單攤開重新檢視。別讓該治病的藥,變成傷害你的毒!
(文末警語:任何藥物調整請務必諮詢醫師,本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