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身體缺鹽竟會手抖失眠?日醫教「1杯水自測法」3分鐘知夠不夠

最近養生圈颳起「減鹽風」,很多人怕高血壓、怕水腫,煮菜連醬油都不敢多放一滴。但你知道嗎?鹽分吃太少反而會讓身體罷工!日本東洋醫學會醫師奧平智之就警告,門診越來越多「減鹽減過頭」的案例,出現便祕、手腳冰冷甚至生理期大亂的狀況。今天就來破解「鹽分迷思」,教你用一杯水檢測法,3分鐘知道自己是不是缺鹽啦!

⚠️別小看鹽!缺鹽的12個身體警訊

鹽巴可不是只有鹹味而已喔!它裡頭含有鈉、鈣、鉀、鎂這些關鍵礦物質,就像身體的「電流穩定器」。當你鹽分不夠時,身體會用這些方式跟你抗議:

  1. 血液變少循環差:整個人像電力不足的玩具
    → 心跳變快、蹲下站起來眼前發黑(低血壓)、整天頭重重的
    → 夏天不流汗、冬天像冰棒(手腳冷吱吱)
    → 明明睡很久還是累到像被卡車輾過

  2. 腸胃開始擺爛:消化液不夠的連鎖反應
    → 大便卡在肚子3天以上(便祕)、或突然拉肚子
    → 看到食物完全沒胃口,聞到油味就想吐
    → 胃悶悶脹脹像塞顆球

  3. 神經肌肉失控:半夜抽筋、手抖、眼皮跳
    → 明明沒運動卻小腿抽筋痛醒
    → 拿手機手抖到像帕金森氏症
    → 眼睛乾澀到要點人工淚液

  4. 女生荷爾蒙失調:生理期亂跑、經痛加劇
    → 月經遲到早退搞失蹤
    → 經痛到要吃止痛藥才能上班

📊你每天該吃多少鹽?一張表看不同體質需求

族群 每日鹽分建議量 關鍵提醒
一般成年男性 約8公克 約1.5茶匙鹽
一般成年女性 約7公克 約1.3茶匙鹽
人工透析患者 ≦6公克 需嚴格控水&鹽
腎臟病友 3~6公克 依腎功能分期調整
大量流汗者 可增加1-2公克 運動員、工地師傅注意補鹽

看到數字是不是頭很痛? 女子營養大學上西一弘教授直接說:「與其算克數,不如觀察身體訊號!」尤其台灣夏天動輒35度,汗水帶走的礦物質比你以為的還多;冬天感冒上吐下瀉,脫水同時也會帶走鹽分!

🧪日本瘋傳「0.5%鹽水自測法」!早餐後3分鐘搞定

奧平醫師門診都用這招幫病人檢測,準備超簡單:

  1. 材料:常溫開水100ml + 家用鹽巴「平平一小匙」(約0.5克)
  2. 調配:攪拌到完全溶解,變成濃度0.5%的淡鹽水
  3. 喝法:早上吃完早餐後,像喝茶一樣小口喝

🔍結果判讀超直覺:

  • 覺得「夭壽鹹!」皺眉頭 → 體內鹽分充足,減鹽計畫可繼續
  • 順順喝完沒感覺 → 鹽分臨界點,該注意補充了
  • 喝到甜味?甚至想再來一杯 → 身體正在缺鹽警報!

🙋‍♀️真實案例:試過的上班族小林說:「以前喝淡鹽水覺得噁心,最近熬夜加班後測試,竟然喝出甘甜味!難怪一直抽筋…」

🥬補鹽不必狂嗑鹹酥雞!營養師推「天然補鹽菜單」

上西教授特別強調:「補鹽≠吃鹹!」與其猛加醬油,不如吃這些高礦物質食材:

✅菠菜補鈣王(每60g含414mg鈣)

這樣吃最聰明
👉 滾水加1小匙油川燙,淋點芝麻醬
👉 煮成味噌菠菜湯,鹽分減半照樣鮮

✅香蕉鉀高手(1根就補422mg鉀)

創意吃法
👉 切片灑微量鹽巴,鹹甜滋味超上癮
👉 打成果昔加無糖優格,運動後喝超解乏

✅隱藏版補鹽食材

食材 吃法建議 補礦特色
柿乾 當辦公室零嘴 高鉀助排鈉
奇異果 對切用湯匙挖 維他命C促礦物質吸收
海帶芽 煮湯最後撒一把 天然海鹽礦物群

偷學阿嬤智慧:把高麗菜、番茄、洋蔥丟進電鍋,加點昆布煮成「無鹽蔬菜湯」,喝湯吃料自然補鹽,完全不用額外加鹽!

❗這些人要小心!補鹽前先問醫生

雖然補鹽很重要,但兩種人絕對不能自行測試

  1. 洗腎病友:水分和鹽分控制要精準,亂補可能肺水腫
  2. 心臟衰竭患者:補鹽過量會加重心臟負擔

腎臟科醫師小叮嚀:「如果自測發現長期缺鹽,又伴隨泡泡尿、水腫,快去做尿液檢查!」可能是腎臟漏掉鹽分的警訊。

🌟四季補鹽重點提醒

季節 風險族群 補鹽對策
夏季 戶外工作者 喝運動飲料要「加水稀釋1倍」
冬季 感冒腹瀉者 喝電解質液比只喝白開水有效
梅雨季 自律神經失調者 早餐喝碗味噌湯穩定神經
冷氣房 手腳冰涼女生 下午茶吃鹽漬堅果配熱紅茶

最後送大家口訣:「減鹽減過頭,毛病跟著來;一杯鹽水測,蔬果聰明補」下次煮菜別再死守無鹽原則,聽聽身體的聲音更重要啦!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