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曝『單側警訊』別當感冒
還記得本土劇一哥黃少祺嗎?他在《金家好媳婦》後整整消失快300天,最近才在《炮仔聲》回歸!大家都在猜他跑去哪了?答案讓人揪心——原來是他77歲的母親確診了「扁桃腺癌」,這段時間他全心照顧媽媽,才暫時離開螢光幕。
講到「扁桃腺」,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感冒時喉嚨痛到爆、連吞口水都像刀割的經驗吧?醫生常說「喔,你扁桃腺發炎了」。但你知道嗎?這個常被我們忽視的小肉團,居然也會長出癌症,而且初期症狀超容易被當成小感冒!
扁桃腺癌是什麼?原來它是口腔癌家族的一員!
你可能很少聽到「扁桃腺癌」,但「口腔癌」總聽過吧?在台灣十大癌症排行榜上,口腔癌(含口咽癌)高居第五名,真的很常見!亞大醫院耳鼻喉部陳亮宇醫師解釋,其實「口腔癌」是個統稱,它包含兩大塊:
- 「口腔」部分:嘴唇、臉頰內側黏膜、上下排牙齒、牙齦、舌頭前面三分之二、口腔底部、硬顎(嘴巴頂部前面硬硬的地方)。
- 「口咽」部分:這就包含舌頭基部(靠近喉嚨那端)、扁桃腺和它旁邊的側咽壁、軟顎(嘴巴頂部後面軟軟的地方)、還有喉嚨後壁。
所以說,扁桃腺癌就是屬於「口咽癌」的一種,是口腔癌大家族裡的成員!它長在我們張開嘴、往喉嚨深處看,兩邊各有一團像肉球的淋巴組織上。
頭痛喉嚨痛以為感冒?一查竟是扁桃腺癌末期!
黃少祺的媽媽最早出現的症狀是什麼?你可能想不到——是「頭痛」!對,就是那種平常到不行的頭痛,誰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是扁桃腺出問題?高雄就曾有過一個真實案例:一位47歲的先生,總覺得喉嚨痛,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太累又感冒,拖了好久才去大醫院仔細檢查,結果晴天霹靂——已經是扁桃腺癌末期!
為什麼這麼容易誤診?因為初期跟感冒太像!
扁桃腺本身就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前哨站,屬於淋巴組織。幾乎每次小感冒,它都可能腫起來抗敵。你從小到大肯定經歷過:
- 喉嚨又癢又痛,像有火在燒
- 吞口水、吃東西痛到皺眉頭
- 嚴重時連講話都覺得吃力
這些都是典型的「扁桃腺發炎」症狀。但扁桃腺癌的初期症狀,跟發炎實在太像了!很多人就是這樣「自己當醫生」,買個成藥吃吃、多喝熱水以為會好,結果拖到腫瘤變大、甚至轉移了才驚覺不對勁,往往就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關鍵在「單側」!醫師教兩招分辨是感冒發炎還是癌症
要怎麼避免這種遺憾?高雄榮總耳鼻喉部林曜祥主任提出兩個超重要的判斷要點:
要點一:有沒有「感冒全套症狀」?
一般病毒引起的感冒或扁桃腺發炎,很少「只」有喉嚨痛或頭痛。它通常會伴隨其他全身性症狀:
- 發燒(身體熱烘烘、畏寒)
- 流鼻水或鼻塞(衛生紙用超兇)
- 咳嗽(乾咳或有痰)
- 全身肌肉痠痛(像被卡車撞到)
- 疲勞倦怠(整天想躺床)
扁桃腺癌比較不會有這些「感冒全套」。它的症狀通常比較「局部」,集中在頭頸部,而且可能「越來越嚴重」,不會像感冒大概一兩週就緩解。
要點二(超重要!):注意是不是「單側」症狀!
這是分辨感冒發炎和癌症最關鍵的指標!
- 感冒引起的扁桃腺發炎:通常是兩邊一起腫、一起痛(雖然可能某一邊痛感更明顯),因為是整個區域被病毒感染發炎了。
- 扁桃腺癌:癌細胞一開始多半是從某一側的扁桃腺長出來。所以它引起的症狀,很常是「單側」的! 這點務必牢記!
扁桃腺癌的「單側警訊」有哪些?7大症狀一次看清楚
當扁桃腺長了惡性腫瘤,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而且常常是「偏一邊」的感覺:
- 單側喉嚨痛:感覺只有左邊或右邊喉嚨深處在痛,而且痛感持續好幾週都不好,甚至越來越痛,吃止痛藥也壓不下來。
- 單側耳朵痛/耳鳴:這點超容易被忽略!你以為是耳朵發炎,結果問題在喉嚨?這是因為喉嚨深處的神經和耳朵的神經是相連的(尤其是第九對腦神經—舌咽神經)。當腫瘤長大壓迫或侵犯到這些神經,就會引起同一側的耳朵深處疼痛或耳鳴,感覺耳朵悶悶的、或聽到嗡嗡聲。
- 單側頭痛:腫瘤如果持續長大,壓迫到更深層的神經或組織,就可能引起同一側的頭部疼痛,感覺像深層的悶痛或刺痛。黃少祺媽媽最初的頭痛就是這類!
- 頸部腫塊:這是非常重要但常被當成「火氣大」的警訊!扁桃腺的淋巴液會引流到頸部的淋巴結。當癌細胞隨著淋巴管跑到頸部淋巴結,就會在那裡「落地生根」長出硬硬的、不太會痛、像顆球一樣的腫塊。而且通常長在同側的下巴角或上頸部。如果腫塊超過兩週都沒消,甚至變大,絕對要趕快看醫生!
- 口腔潰瘍難癒合:嘴巴破洞很常見,但如果破在扁桃腺附近或舌根處,而且超過兩週都沒好,甚至越破越深、邊緣不規則像火山口,就要高度警覺。
- 吞嚥卡卡有異物感:感覺喉嚨深處好像卡了什麼東西,吞口水或吃東西時特別明顯,有種「吞不乾淨」的感覺,位置也偏向某一側。
- 聲音改變或帶血絲:腫瘤如果長得很大,可能影響聲帶功能讓聲音沙啞。有時咳嗽或清喉嚨,可能會發現痰裡帶有血絲,這絕對是危險信號!
誰是高危險群?40歲以上+這些習慣要特別小心!
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點出扁桃腺癌的好發族群與危險因子:
- 年齡:40歲以上的中壯年及老年人風險明顯上升。
- 抽菸:香菸裡的致癌物質直接刺激口咽黏膜,是老菸槍的頭號風險。
- 喝酒:尤其是長期、大量飲用烈酒,對黏膜的傷害很大。菸酒都來?風險更是加倍!
- 嚼檳榔:檳榔子本身含有的檳榔鹼就是致癌物,加上粗糙的纖維不斷摩擦口腔黏膜,是導致口腔癌(含扁桃腺癌)的元兇之一。台灣的嚼檳榔文化讓這個風險特別高!
-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近年研究發現,某些型別的HPV(特別是第16型)感染,與口咽癌(包含扁桃腺癌)的發生有關聯。這和性行為(如口交)的傳播途徑有關。
為什麼確診常是末期?早期症狀太隱蔽!
賴文森醫師感嘆,扁桃腺的位置比較深,早期腫瘤很小時,真的沒什麼明顯症狀,頂多就是一點喉嚨怪怪的,很容易被當成慢性咽喉炎或火氣大。等到出現明顯的單側喉嚨痛、耳痛、頸部腫塊、吞嚥困難時,腫瘤往往已經有一定大小,甚至可能已經侵犯到周圍組織(像肌肉、神經)或轉移到頸部淋巴結了,這時分期就比較晚了。
根據統計數據:
- 早期(第一、二期)扁桃腺癌:若能接受適當治療(通常是手術合併放射治療,或加上化學治療),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50%以上。
- 晚期(第三、四期)扁桃腺癌:因為腫瘤較大、侵犯範圍廣或已有轉移,治療更為複雜困難,五年存活率會下降到30%左右。這凸顯了「早期發現」有多麼關鍵!
發現警訊怎麼辦?一定要找對科別!
如果你屬於40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或是出現「單側」的喉嚨痛、耳痛、頭痛超過兩週都沒好,甚至摸到頸部有硬塊、口腔潰瘍一直好不了,拜託千萬別再拖了!
- 別自己當醫生:不要自行判斷是感冒或火氣大亂吃藥。
- 找對醫生:直接掛「耳鼻喉科」!耳鼻喉科醫師有特殊的內視鏡器械,可以清楚看到喉嚨深處、扁桃腺、舌根等肉眼不易觀察的部位,評估是否有異常腫塊或潰瘍。他們也最擅長檢查頸部淋巴結。
- 必要時切片:如果醫師發現可疑病灶,可能會建議做個「切片檢查」。這聽起來可怕,但其實是確診癌症最準確的方式。通常會用細針抽吸或直接夾取一小塊組織送病理化驗。
- 影像檢查:若確診癌症,可能還需要做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或正子攝影(PET)等檢查,確認腫瘤侵犯範圍和是否有轉移,才能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組合)。
預防勝於治療!降低風險你可以這樣做
面對扁桃腺癌,除了提高警覺早期發現,從源頭降低風險當然最好:
- 戒菸、戒檳榔:這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步!遠離這些一級致癌物。
- 限制飲酒:能不喝最好,真要喝也請淺嚐即止,避免長期大量飲用。
- 維持口腔衛生:每天確實刷牙、使用牙線,定期看牙醫,保持口腔健康,減少慢性發炎刺激。
- 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可以降低感染HPV的風險。目前也有HPV疫苗,雖然主要預防子宮頸癌,但理論上對預防HPV相關的口咽癌也可能有幫助(特別是尚未有性行為或未感染HPV前接種),可以諮詢醫師評估。
- 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蔬果中的抗氧化劑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
- 定期自我檢查:洗澡時可以對著鏡子,張大嘴巴檢查口腔黏膜、舌頭有無白斑、紅斑、不明潰瘍或腫塊。摸摸頸部兩側及下巴下方有無異常腫塊。
別讓頭痛喉嚨痛誤大事!單側警訊是關鍵
黃少祺母親的案例,還有高雄那位47歲男子的故事,都血淋淋地告訴我們:身體發出的警訊,再小都不能輕忽! 特別是那些「跟平常不一樣」的感覺,比如痛偏一邊、痛很久都不好、莫名其妙長腫塊。
扁桃腺癌雖然初期症狀隱蔽,但只要抓住「單側症狀」這個關鍵點,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就能大大提高早期發現的機會。早期治療的效果和存活率,真的比晚期好太多了!照顧好自己,就是愛家人的最好方式。別再讓「以為是小感冒」耽誤了寶貴的健康和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