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診間超多人緊張問:「醫師你看我臉上這塊黑黑的,是不是皮膚癌啊?」原來是前陣子有個超戲劇性的新聞——有位大哥搭火車時,被同車的皮膚科醫師夫妻發現臉上不規則黑斑,好心提醒他去檢查。本來以為只是普通痣,結果一驗居然是基底細胞癌!還好發現得早能手術切除,這位大哥簡直像中樂透一樣幸運啊~這新聞一報,嚇得不少人衝來門診檢查身上斑點。
🚨皮膚癌的致命陷阱:不痛不癢最可怕!
皮膚癌最陰險的就是初期完全沒感覺!很多人以為「反正不痛不癢」就放著不管,等出現潰爛才就醫,往往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我們的皮膚從外到內分三層:角質層、鱗狀細胞層、基底細胞層,而皮膚癌主要分三大類型:
癌症類型 | 發生比例 | 惡性程度 | 轉移風險 |
---|---|---|---|
基底細胞癌 | 約70% | ★★☆☆☆ | 極低 |
鱗狀細胞癌 | 約20% | ★★★☆☆ | 中等 |
黑色素細胞瘤 | 約3-5% | ★★★★★ | 極高 |
連美國總統拜登、金剛狼休·傑克曼都中招過基底細胞癌,你就知道這傢伙多常見!下面來細說這三大皮膚癌的特徵:
🔍 1. 基底細胞癌:最會偽裝的乖乖牌
▍長怎樣?
一開始根本是痣或黑斑的雙胞胎!常出現在曬到太陽的部位(臉、脖子、手臂),慢慢會出現這些變化:
- 斑塊中央潰瘍像破洞
- 周圍有蜘蛛網狀微血管
- 莫名滲血或結痂
▍真實案例
我遇過三位患者都是雷射除痣除不掉,那顆「痣」反覆潰爛流湯,切片檢查才發現是基底細胞癌。有個阿姨還抱怨:「啊我就雷射五次了,怎麼越打越大粒啦!」
▍重要提醒
雖然它被稱為「最溫和的癌」,但千萬別輕忽!我曾收治過放任十年的病例,癌細胞吃到頭骨差點挖掉半張臉。只要完整切除幾乎能根治,不用化療放療~
⚠️ 2. 鱗狀細胞癌:會轉移的紅腫塊
▍長怎樣?
這種特愛偽裝成「發炎」或「老人斑」,關鍵特徵:
- 紅色凸起像痘痘卻不會消
- 表面粗糙像砂紙
- 邊緣不規則還會脫屑
- 摳掉結痂又反覆流血
▍危險信號
它可能從「日光性角化症」演變而來——那種曬太陽部位出現的紅棕色硬皮。如果發現斑塊三個月內快速變大,八成不是好東西!
▍恐怖真相
鱗狀細胞癌轉移風險高很多!去年有位工地老師傅手背長斑,以為是曬傷擦藥膏,等痛到睡不著才來診所,結果已經轉移到淋巴結…現在每週要跑醫院做治療。
💀 3. 黑色素細胞瘤:奪命暗殺者
▍長怎樣?
雖然只占皮膚癌5%,但死亡率超過80%!台灣人最常見「肢端型」:
- 手掌腳掌突然冒黑點
- 指甲出現直條黑線(寬度>3mm)
- 顏色混雜咖啡/黑/紅
- 邊界像暈開的墨水
▍真實悲劇
最讓我心痛的是個30歲女生,腳底黑痣從小就有,近半年突然變大變色。她還開心說:「我以為走太多路瘀青啦!」切片確診黑色素瘤時,肺部已經有轉移點…
▍存活關鍵
黑色素瘤從發現到轉移可能只要半年!但若在<0.8mm厚度時切除,五年存活率>95%。重點就是「快」字訣!
🛡️ 自救守則:ABCDE口訣+防曬黃金三招
🔬 皮膚癌ABCDE辨別法
下次洗澡時順便檢查身上斑點,記住這口訣:
字母 | 代表意義 | 危險特徵舉例 |
---|---|---|
A | 不對稱(Asymmetry) | 斑塊左右對折形狀對不齊 |
B | 邊緣(Border) | 邊界模糊像毛邊或鋸齒狀 |
C | 顏色(Color) | 一顆痣混雜黑/棕/紅/白多種色 |
D | 直徑(Diameter) | 超過6mm(約鉛筆橡皮擦大小) |
E | 變化(Evolution) | 短期變大/凸起/潰瘍/癢痛 |
⚠️ 加碼警訊:斑塊莫名流血、周圍冒衛星小點、指甲黑線變寬
☀️ 防曬必做三件事
皮膚癌九成和紫外線有關!台灣紫外線經常爆紫爆紅,你該這樣防護:
- 物理遮蔽>擦防曬
出門戴寬邊帽+UV400太陽眼鏡,穿涼感防曬外套。手臂沒遮到?機車族請套袖套! - 防曬乳挑選訣竅
看瓶身標示「廣譜防護」且SPF50+,海邊流汗要選「抗水型」。用量別小氣!全臉要擠1元硬幣大才夠力。 - 補擦時機
早上出門擦一次根本不夠!戶外活動每2小時補擦,流汗游泳後立刻補。陰天紫外線更毒別偷懶~
🏥 就醫最佳時機:三種人快衝皮膚科!
- ABCDE中三項以上:尤其斑塊短期變化明顯
- 指甲新冒黑線:特別是拇指/食指/腳趾
- 反覆潰瘍的痣:擦藥兩週沒好轉
醫師會用皮膚鏡放大檢視斑塊結構(像用顯微鏡看皮膚),必要時做小切片。別怕切片留疤!現在都用最小鑽頭取樣,傷口比痘痘還小~
💡 防癌小知識:每月挑個陽光強的週末,請家人幫忙檢查後背頭皮等死角。早期皮膚癌治癒率超高的!
最後叮嚀:別再相信「雷射除痣能防癌」的謠言!我收過好幾個雷射刺激癌變的案例。可疑斑點請先給醫師判斷,才能真的保平安啊!
※本文由皮膚科臨床經驗撰寫,定期追蹤最新治療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