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半夜痛醒!30歲女防疫期狂做家務 醫警告:2習慣害手爆痛

醫警告:2習慣害手爆痛

「醫師,我的手痛到沒辦法拿鍋子,連半夜都會痛醒…」
診間裡,30歲的陳小姐皺著臉托住右手臂,連脫外套都吃力。

防疫宅家釀禍!主婦的右手臂悲歌

陳小姐是疫情後徹底落實「宅生活」的上班族。她苦笑著說:「以前下班累得半死,根本不想動。現在居家辦公後,看到地板有頭髮就忍不住拿吸塵器,廚房檯面有水漬就想擦。」更因為外食風險考量,天天自己煮三餐,從切菜、翻炒到洗碗全包辦。

起初只是右手有點痠,她以為休息就好。沒想到兩週後惡化成「撕裂般劇痛」,連炒菜鏟都拿不動。最折磨的是半夜常被痛醒,「像有人拿鉗子夾我的肌肉!」連躺著壓到手臂都痛到冒冷汗。

觸診驚見「會跳痛的結節」!醫師一壓她當場飆淚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疼痛科隋善中醫師一觸診就發現關鍵:「妳肩膀後面這塊肌肉硬得像石頭,摸到沒有?」當他用指尖按壓肩胛骨附近的某個點時,陳小姐當場痛到從椅子上彈起來,眼淚直飆!

「這裡有個花生米大小的結節,就是『激痛點』!」隋醫師解釋,這正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的典型症狀。當肌肉因過度使用或受傷,纖維會糾結成敏感結節,輕輕一碰就引發劇烈疼痛,甚至放射到整隻手臂。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你不知道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肌肉會長出「痛點結節」?

隋醫師用白板畫圖說明:想像肌肉像一束橡皮筋,長期重複同樣動作(如反覆舉手擦窗戶)或姿勢不良(低頭切菜數十分鐘),會讓某些肌纖維過勞缺氧。這些纖維逐漸緊縮打結,形成「激痛點」,並產生毒素刺激神經。

常見引爆點 真實案例症狀
瘋狂打掃 擦高處櫃子後肩頸劇痛無法轉頭
每日煮三餐 右手腕痛到拿不動菜刀
久坐盯電腦 肩胛骨間刺痛伴隨頭痛
蜷縮沙發追劇 下背部痛到站不直

比你想的更可怕!併發症連環爆

隋醫師嚴肅強調,這不只是肌肉痛的問題:

  • 💤 睡眠黑洞:痛到翻來覆去,或壓到患處立刻驚醒
  • 😔 情緒崩潰:長期疼痛導致焦慮、易怒,陳小姐坦言「常對老公大小聲」
  • 🦵 肌肉罷工:神經被壓迫造成無力感,連毛巾都擰不乾
  • 🌀 動作失能:怕痛不敢動,結果肩關節越來越卡

急救神速!「麻醉劑注射」當場解痛

為快速阻斷陳小姐的痛苦循環,隋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對激痛點注射微量局部麻醉劑。針尖刺入結節的瞬間,她倒抽一口氣:「痠麻感衝到手指!」神奇的是五分鐘後,壓痛點不再劇痛,手臂也鬆了不少。

「這只是治標,」醫師提醒:「如果繼續狂做家事,結節三天後又會長回來!」他開立肌肉鬆弛劑與消炎藥,但強調「休息+伸展」才是根治關鍵

防疫族必學!醫師親授「家事防痛攻略」

🧹 打掃不斷手密技

  1. 高處作業:用伸縮拖把取代爬椅子,每10分鐘放下手臂甩動
  2. 吸地雷區:改採「弓箭步推吸塵器」,避免彎腰駝背傷腰椎
  3. 洗碗急救:流理台放10公分高腳凳,單腳輪流踩減輕腰部負擔

👩‍🍳 煮飯不爆痛訣竅

[動作圖解] 切菜時 → 手肘下墊摺疊毛巾,保持「手肘高於手腕」 炒菜時 → 每翻炒2分鐘,做「向後轉肩操」:聳肩→後轉→下沉

💡 關鍵救命伸展!隨時可做

隋醫師親自示範三個「偷懶伸展法」,看電視就能做:

  1. 門框擴胸:雙手扶門框,身體前傾直到胸肌微痠(改善圓肩
  2. 滾筒鎮壓:背靠牆放網球,找到痛點後頂住深呼吸20秒(瓦解結節)
  3. 毛巾攀岩:背後抓毛巾上下滑動,卡住處停10秒(解凍沾黏筋膜)

超過八成患者忽略的「隱形地雷」

隋醫師翻出研究數據警告:65%患者有「肌肉怕冷」問題!陳小姐驚呼:「我睡覺時冷氣都對著吹!」醫師搖頭解釋:低溫會讓肌肉緊縮,激痛點變得更敏感。建議:

  • ❄️ 冷氣風口絕對避開頸肩
  • 🧣 穿護腕或薄圍巾睡覺
  • 🛁 睡前用40度熱水沖激痛點2分鐘

根治關鍵:打破「痛→不敢動→更痛」魔咒

「很多病人怕痛不敢動,結果肌肉越來越緊,」隋醫師分享成功案例經驗:

  • 黃金48小時:劇痛期先休息,但第三天就要溫和活動
  • 疼痛分級管理:若痛感是10分滿分,做伸展到3分微痠就停
  • 魔法5分鐘每小時花5分鐘動肩頸,比一天做1小時更有用

他最後提醒陳小姐:「妳的手不是突然壞掉,是每天多摧殘5%累積的!」現在陳小姐改用語音控制掃地機器人,煮飯必用定時器強制休息,終於擺脫夜半痛醒噩夢。

⚠️ 【醫師警語】當疼痛伴隨這些症狀,速就醫!

  • 手指出現麻電感(恐神經壓迫)
  • 夜間痛到冒冷汗(需排除其他疾病)
  • 無力到拿不住手機(肌肉嚴重受損)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