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手腳突然發抖別輕忽!5大危險警訊與痙攣急救黃金步驟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狀況:好好坐著看電視,手腳卻突然不受控制地抖起來?或是家人突然全身抽搐、翻白眼?這種突發狀況真的會嚇死人!別以為只是太累或緊張,搞不好是身體發出的救命訊號!今天就來教你分辨哪些手抖要立刻衝急診,碰到痙攣發作時又該怎麼做才不會幫倒忙!

🚨 手腳抖不停?先搞懂你是哪一種震顫

很多人以為手抖就是帕金森氏症,其實最常見的「本態性震顫」根本不會要命!但有些顫抖放著不管,可是會出大事的。根據神經科醫師臨床統計,台灣60歲以上長輩,每100人就有4人飽受手抖困擾。以下這5種狀況最危險:

1️⃣ 本態性震顫:最常見但別輕忽

  • 特徵:拿筷子、端茶杯時抖特別明顯,放鬆時反而沒事
  • 真相:10萬人就有1,000人中標!年紀越大越容易發作
  • 自救法:如果抖到寫字歪扭、湯都灑出來,快掛神經內科
  • 關鍵提醒:常被誤認帕金森!醫師靠「喝酒後改善」來判斷(但別故意喝啊!)

2️⃣ 帕金森氏症:安靜時抖更兇

  • 死亡交叉點:休息時手像數鈔票般搓動,做事時反而停止
  • 隱藏警訊:伴隨動作變慢、面具臉、小碎步
  • 救命對策:黃金治療期在發病3年內!掛神經內科做腦部斷層

3️⃣ 中毒性震顫:年輕人最常中招!

  • 兇手曝光:菸癮、酒精戒斷、安眠藥過量、降壓藥副作用
  • 身體警報:合併心悸、冒冷汗像毒癮發作
  • 保命行動:馬上停用可疑物質!藥別亂停,先回診問醫師

4️⃣ ⚠️動脈硬化&腦中風前兆:最致命!

  • 奪命訊號:手抖合併眩暈、嘔吐、視力模糊
  • 恐怖真相:小血栓堵住微血管!24小時內恐惡化成腦梗塞
  • 急救SOP:記下發作時間,直衝腦神經外科!每分鐘死190萬腦細胞

5️⃣ 甲狀腺失控:像整天喝咖啡

  • 身體火爐:手抖+心跳破百、怕熱狂出汗、眼睛暴凸
  • 幕後黑手:橋本氏甲狀腺炎讓荷爾蒙暴走
  • 解方:新陳代謝科抽血檢查,吃藥就能穩住

🆘 痙攣發作當下!5步驟救他別害他

看到家人突然倒地抽搐、牙關緊咬,多數人都會慌到犯錯!切記「三不三要」原則:

STEP 1️⃣ 解束縛

👉 秒解皮帶、內衣扣、領帶
👉 褲頭太緊也要拉開!呼吸通道是保命關鍵

STEP 2️⃣ 側臥防窒息

⚠️ 別硬扳身體!趁抽搐空檔輕翻成「復甦姿勢」
👉 臉側向一邊,口水白沫自然流
👉 墊軟物在頭下防撞傷(枕頭、摺疊外套都行)

STEP 3️⃣ 清戰場

❌ 絕對別塞筷子、湯匙!(斷牙刺喉更危險)
❌ 別壓人中、灌水、大聲叫名字
✅ 移開周圍桌椅、尖銳物,給他安全空間抽

STEP 4️⃣ 計時&觀察

⏱️ 手機秒表按下去!超過5分鐘快叫救護車
📝 記抽搐型態:單側抖或全身抽?有無尿失禁?

STEP 5️⃣ 專業接手

🚑 即使停止抽搐,也要送醫查原因
💡 用手機錄影發作過程,幫醫師快速判斷

🧠 醫師沒明說的預防關鍵

想遠離致命顫抖?這些生活細節超重要:

  • 血管保養:每天量血壓!超過130/85快就醫
  • 防血栓飲食:吃深海魚、黑木耳、納豆激酶
  • 戒危險因子:飯後別立刻趴睡(壓迫頸動脈)
  • 自律神經調節:睡前做「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吐氣8秒)

真實案例:台中60歲陳先生打麻將時右手突發抖,以為太緊張,3天後竟半身中風!醫師嘆:「他忽略合併的視力模糊,錯過黃金治療期。」

❓ QA急救箱

Q:吃B群能改善手抖?
A:對「營養缺乏型」有效!但帕金森、中風型亂補恐延誤治療。

Q:熱痙攣和癲癇怎麼分?
A:熱痙攣多在發燒時發作,清醒後無異常;癲癇會反覆發作且意識模糊。

Q:按摩穴位有用嗎?
A:合谷穴、內關穴可緩解緊張性手抖,但動脈硬化型別亂按!

💡 最重要的小事

手抖當下:用手機拍影片記錄,比口述更準確
就診時機:一週發作3次以上,或合併頭痛、無力快掛號
檢查清單:頸動脈超音波、腦波、甲狀腺機能必做

日本老年醫學權威米山淑子警告:「強行制止抽搐可能造成骨折!安靜守護才是真智慧。」

別讓「應該沒關係吧…」害你終生遺憾!分享這篇給關心的人,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