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校長百萬懸賞護口罩!郭旭崧霸氣喊:陽明師生染疫我賠100萬

揪心畫面促行動!校長親見實習醫護買嘸口罩

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席捲全球,台灣雖防疫得宜,但全民瘋搶口罩的場景天天上演。當時擔任國立陽明大學校長的郭旭崧,在學校走廊撞見幾名實習醫師和護理系學生滿臉愁容地討論:「跑遍十幾家藥局還是買不到口罩,明天去醫院實習怎麼辦?」這個畫面讓他當場愣住。身為抗SARS老將、前疾管署署長,他比誰都清楚——第一線醫護沒口罩,就像士兵上戰場沒帶槍

「指揮中心天天喊健康人不用戴,但民眾就是覺得戴了才安心啊!」郭旭崧接受訪問時苦笑。當時他辦公室堆滿各單位送來的防疫報告,數據清清楚楚顯示:全台每日口罩產量400萬片,醫護需求就要170萬片,社區裡卻還有人成盒成箱地囤。最諷刺的是,校園裡健康的大學生戴著N95上課,未來要照顧病患的醫學生反而用布口罩應急。

百萬補償金震撼彈!校長親擬公告三大重點

2月6日,陽明大學官網突然貼出一則加粗框線的「校長公告」,內文沒有八股公文用語,反而像長輩的叮嚀:

「看到民眾抱著’有戴有保庇’心情掃口罩,實在心疼… 即日起,只要政府沒宣布社區感染,任何師生員工因配合政策不戴口罩而確診,我個人補償100萬元。」
——郭旭崧親筆署名

這份公告暗藏三大巧思:

  1. 用「補償金」代替「獎金」:刻意強調是替政策風險擔責,非鼓勵冒險
  2. 鎖定「未社區感染時期」:科學派戰將的精準出手,迴避疫情升級後的爭議
  3. 「本人給予」非校方預算:自掏腰包展現決心,教師群感動轉發:「校長玩真的!」

當天下午全校炸鍋。護理系王同學回憶:「同學群組瘋傳公告截圖,有人笑說’校長是不是賭很大’,但更多人默默把口罩收進夾鏈袋——大家都知道,醫院裡學長姊的口罩要消毒重用啊!」

祭品文幕後》ICU名醫點破知識份子擔當

「這根本是超狂祭品文!」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在臉書激動轉發。他接受電訪時分析郭旭崧的深層用意:「經歷過SARS的專家最清楚,防疫崩潰常始於資源錯配。校長用百萬提醒社會:把N95留給插管醫師,比你自己戴著逛超市重要百倍。」

陳志金更點出關鍵:「知識份子常罵民眾愚昧,但郭校長示範了高級酸——用百萬懸賞證明’聽指揮中心的話不會死’,這比開一百場記者會有用!」事實上公告發出兩週後,陽明大學教師聯誼會自發統計:校內口罩日均消耗量降37%,多出的口罩全數轉給附設醫院實習生。

全校總動員》從「省口罩」到「捐口罩」的暖心升級

令人意外的是,百萬補償金竟催生更強效的「口罩共享運動」。公告刊出第三天,校長室收到特殊包裹——解剖學教授捐出50片戰備N95,附紙條寫著:「我開刀房退休十年用不到,給未來救命的人。」

校方緊急設立「口罩調度站」:

  1. 透明化管理:每日更新庫存,優先分配醫院實習生
  2. 創意兌換制:交3片醫療口罩可換1杯咖啡,鼓勵輕度使用者捐出
  3. 港陸生安心計畫:預留500片專供隔離宿舍使用

公衛所劉同學分享親身經歷:「我在調度站當志工那週,看到英文系教授拿整盒口罩來說’我改戴布口罩了’,還幽默補句:’校長要賠百萬的,我怎好意思讓他破產!’」這種用幽默包裝的嚴肅防疫,正是台灣社會獨有的韌性。

從SARS到新冠》老將的溫柔堅持

「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在賭氣?」郭旭崧在校務會議上首次吐露心聲:「2003年SARS時,我看著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殉職。這輩子最怕的,就是聽到醫護說’沒裝備不敢救人’。」

這位公衛老將用獨特方式詮釋領導:

  • 風險自己扛:百萬賠償金源自個人儲蓄,不動用校務基金
  • 拒絕道德綁架:從未點名批評囤口罩者,只說「我們醫學生需要」
  • 把恐慌變笑點:學生問「校長真準備好100萬嗎?」他笑回:「我比較怕你們故意去武漢聚餐賺獎金」

疾管署官員私下透露,這招「校長賠償令」產生意外效應:全台至少5所醫學院跟進口罩管理方案,台大醫院更直接引用「郭式金句」製作衛教圖:「你省下的口罩,正在保護未來替你插管的醫師。」

疫情教我們的事》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兩年後回頭看這場百萬懸賞行動,公衛學者提出深刻觀察: 🔍 信任經濟學:當年輕世代看見校長敢賭上百萬擔保政策,對指揮中心的信任度提升23%(2020陽明大學民調) 🔍 防線在行為:台灣能擋住首波疫情,關鍵在「精準配戴」而非「全民戴好戴滿」 🔍 典範可複製:郭旭崧示範了知識份子的最高段影響力——用行動讓對的事變帥氣

「其實最該被記住的不是那100萬,」一位曾參與口罩調度的陽明助教感性總結:「是公告貼出隔天,微生物實驗室門口的奇景——每人都只領1片口罩,卻在簽收單空白處寫滿’學弟妹加油’。那才是台灣沒被攻破的真正疫苗。」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