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額頭燙燙、哭鬧不休,新手爸媽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其實發燒是身體對抗病菌的自然反應,重點在找出背後原因。台灣兒科醫師不藏私分享9種嬰幼兒最常遇到的發燒疾病,教你從症狀抓出關鍵線索,連阿公阿嬤都能秒懂!
🤒 為什麼寶寶容易發燒?免疫力關鍵期解密
媽媽懷孕時透過胎盤給寶寶的抗體,大概撐到出生後5~6個月就逐漸消失。沒了這層保護傘,小寶貝開始要靠自己對抗外界病毒細菌,這也是為什麼6個月後寶寶特別容易感冒發燒。超過8成的嬰幼兒發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少數是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今天就把這些常見狀況一次說清楚!
💡 醫師小叮嚀:3個月以下新生兒發燒要立刻送醫!免疫力太弱,病情變化超快速。
🦠 9大嬰幼兒發燒疾病解析與照護重點
1. 一般感冒:最常見的發燒元兇
▎誰作怪: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
▎中鏢徵兆:
- 流鼻水像關不掉的水龍頭
- 鼻塞到喝奶喘不過氣
- 喉嚨痛哭鬧拒食
- 伴隨輕微發燒(通常不超過39℃)
▎重要提醒:
就算不吃藥,7~10天也會自己好!但嬰幼兒感冒要當心這些併發症→
⚠️ 耳朵痛抓不停(中耳炎)
⚠️ 黃綠色濃鼻涕超過10天(鼻竇炎)
⚠️ 呼吸變急促、肋骨下凹(肺炎)
📍家長這樣做:
用吸鼻器幫寶寶清鼻涕,房間放一盆水維持濕度。如果發燒超過3天或精神變差,別猶豫快衝診所!
2. 流行性感冒:來勢洶洶的狠角色
▎和一般感冒哪裡不同: | 症狀 | 流感 | 一般感冒 |
---|---|---|---|
發燒 | 突然飆高39-40℃ | 通常低於38.5℃ | |
肌肉痠痛 | 明顯到不想動 | 輕微或沒有 | |
病程 | 症狀集中爆發 | 慢慢出現 |
▎重症警訊(出現快送急診!):
❗ 呼吸困難、胸痛
❗ 咳出血絲或濃痰
❗ 意識模糊叫不醒
📍救命預防針:
每年10月打流感疫苗最實際!確診後48小時內吃「克流感」能縮短病程。(醫師透露:很多快篩陰性但症狀像流感的,經驗豐富的醫師還是會開藥)
3. 哮吼:夜半狗吠咳嚇壞全家
▎恐怖三特徵:
1️⃣ 咳嗽聲像狗吠(阿嬤說像海狗叫)
2️⃣ 聲音沙啞像唐老鴨
3️⃣ 吸氣有咻咻聲(醫師稱喘鳴音)
▎發作模式:
白天輕微咳嗽→半夜突然加重→哭鬧後更嚴重!好發6個月~3歲寶寶。
📍急救SOP:
- 立刻抱到浴室開熱水蒸氣
- 安撫避免哭鬧(準備寶寶最愛玩具)
- 出現嘴唇發紫、吸氣困難直送急診
💊 醫師常用類固醇或吸入性腎上腺素緩解,通常熬過2晚就漸入佳境。
4. 玫瑰疹:高燒退後出疹才真相大白
▎經典病程:
🔥 莫名高燒39-40℃持續3-4天→
🌹 退燒後臉胸冒出粉紅小疹→
😊 疹子不癢不留疤,2-3天消退
▎爸媽血淚經驗:
「燒到第3天驗尿抽血都正常,醫師說再觀察…
結果第4天退燒出疹,原來是玫瑰疹啊!」
📍重要觀念:
不會燒壞腦子!期間寶寶食欲精神通常不錯,疹子出來就代表快好了,不需特別治療。
5. 腸病毒:5歲以下重症高風險
▎兩大表現型: | 類型 | 疱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病 |
---|---|---|---|
病灶位置 | 喉嚨深處水泡潰瘍 | 手心+腳底+膝蓋紅疹水泡 | |
進食狀況 | 痛到拒食流口水 | 通常還能吃 |
▎重症前兆(出現馬上去大醫院!):
⚠️ 睡到叫不醒、眼神呆滯
⚠� 驚嚇式抽搐(無故突然抖一下)
⚠️ 心跳飆破140下/分鐘
📍居家照顧重點:
給冰涼布丁、豆花、果汁冰棒!溫熱食物刺激潰瘍更痛。記得隔離7天,漂白水消毒玩具(1:100稀釋才有效)。
6. 疱疹性齒齦炎:滿口潰瘍慘不忍睹
▎和腸病毒最大差別:
- 牙齦紅腫流血像草莓
- 口水流到哪皮膚起水泡到哪
- 常高燒超過5天
📍醫師處方箋:
抗病毒藥(Acyclovir)越早用越好!用滴管餵冰牛奶或配方奶,避免脫水。如果嘴唇乾裂、8小時沒尿尿,可能要住院打點滴。
7. 腺病毒:燒很久還紅眼睛
▎迷惑行為:
- 高燒5-7天不退(家長崩潰主因)
- 常合併化膿性扁桃腺炎
- 有些寶寶出現血紅眼+眼屎多
▎醫師老實說:
「門診常遇到爸媽問:是不是腺病毒?其實很多最後確診是流感或中耳炎…」沒有快篩可確診,主要靠症狀觀察。
8. 泌尿道感染:不會喊尿尿痛的小寶寶最危險
▎驚人事實:
1歲以下男寶寶感染率>女寶!因先天尿道結構異常比例較高。
▎唯一線索:
發燒卻沒感冒症狀+噓噓時莫名哭鬧
📍必要檢查:
驗尿發現白血球↑↑,需用抗生素治療2週。記得接中段尿才準確!(小技巧:在診所等寶寶尿尿時,先脫尿布用濕紙巾擦乾淨)
9. 川崎氏症:發燒第5天是黃金診斷期
▎六大關鍵症狀:
- 高燒超過5天不退(最重要指標!)
- 雙眼充血像小白兔
- 嘴唇乾裂滲血+草莓舌
- 頸部淋巴結腫(超大一顆)
- 手掌腳掌紅腫像麵龜
- 全身各式紅疹
▎奪命併發症:
冠狀動脈瘤!發燒第5~10天是用藥黃金期,打免疫球蛋白+吃阿斯匹靈可大幅降低風險。
🚨 醫師急呼:孩子發燒接近5天,就算只有2-3項症狀也要就醫檢查!
👩⚕️ 兒科醫師的發燒應對守則
-
量體溫技巧:
- 耳溫槍:1歲以下要把耳朵往後下方拉
- 額溫槍:量額頭要避開汗水(會失準)
-
退燒藥使用時機:
- 體溫>38.5℃ 且 寶寶不舒服才給藥
- 勿用冰枕退燒(會發抖產熱更燒)
-
送醫紅燈指標:
- 3個月內嬰兒發燒
- 燒超過41℃
- 合併抽搐、意識不清、呼吸困難
! 重點筆記:退燒是讓孩子舒服,不是治病!找出發燒原因才是關鍵。
💬 家長QA快問快答
Q:退燒又燒起來是病情惡化嗎?
A:錯!病毒本來就會燒燒退退,重點看精神食欲(例如:燒退時會玩玩具嗎?)
Q:發燒可以吹冷氣嗎?
A:可以!維持室溫24~26℃最舒服,但避免冷風直吹。
Q:傳說中的「燒壞腦子」是真的?
A:除非是41℃以上超高燒或腦炎,否則一般發燒不會傷腦。
Q:燒到幾度要吃退燒藥?
A:沒有絕對數字!如果寶寶睡得很安穩,38.8℃也不一定要叫醒餵藥。
🌟 醫師暖心結語:發燒是寶寶升級免疫力的過程,爸媽保持冷靜觀察,就是最好的照顧!
(本文參考陳敬倫醫師《兒科醫師想的和你不一樣》更新臨床指引,並補充2024年台灣兒科醫學會最新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