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狂吃不会胖?50岁大叔肚子痛到弯腰,医生一照:胰脏塞满石头!

別把「吃不胖」當福氣!腹痛拖久恐釀大禍

大家常說「怎麼吃都不胖」是令人羨慕的體質,但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的真實案例,完全顛覆這個想法!一位50歲的台灣男性上班族,工作應酬多到爆,啤酒、熱炒天天來。奇怪的是他吃再多都不會胖,還常常覺得「上腹部悶痛」,連背部都痠痛,初期被當成「腸胃炎」治療,吃藥根本沒路用。拖了半年多,最後靠「胰臟內視鏡」檢查,才發現大事不妙…

驚人檢查結果:胰臟萎縮+塞滿結石

醫生一看影像都嚇到!這位大哥的胰臟不只嚴重萎縮,裡面還被密密麻麻的結石塞爆,連旁邊的膽管都被堵住。診斷是典型的「慢性胰臟炎」,而且已經是胰臟癌的超級高危險群!為什麼會這麼嚴重?林相宏醫師解釋兩大關鍵病變:

  1. 胰臟萎縮像曬乾的梅子
    → 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糖尿病跟著來
    → 吃進去的營養根本吸收不了,體重直直落,這才是他「吃不胖」的恐怖真相!

  2. 結石塞滿像被碎石堵住的水管
    → 胰液完全流不出來,卡在裡面反覆發炎、疼痛
    → 痛起來要人命,吃飽後更慘,嚴重時得整個人彎腰抱腳才能稍微緩解

慢性胰臟炎不只痛!六大恐怖併發症一次看

這種病不是痛一痛就沒事,高雄榮總衛教資料指出,放任慢性胰臟炎惡化,會引爆連鎖反應:

🔥 進食=酷刑:最常見就是劇烈腹痛,尤其吃飽後痛到蜷曲身體,抱膝蓋成了標準姿勢
💩 油便狂瀉:消化酶不足導致「脂肪吸收不良」,大便浮一層油(脂肪便),整天跑廁所
🟡 全身蠟黃:結石壓迫膽管引發「黃疸」,眼白皮膚都變黃
🫙 偽囊腫作亂:發炎讓胰臟長出「偽囊腫」,壓迫其他器官更痛
🩸 靜脈栓塞吐血:脾靜脈塞住導致胃靜脈曲張,可能突然大吐血
⚠️ 癌變風險飆高:長期發炎刺激,胰臟癌機率暴增!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黃種粹醫師更補充,脂肪吸收不了,連帶脂溶性維生素A、D、E、K也跟著流失!維生素A缺到極致會得「夜盲症」,晚上開車根本看不見路,超危險!

兇手抓到了!「這習慣」害胰臟爛掉

林相宏醫師和國泰醫院戴鋒泉醫師都直指,慢性胰臟炎的頭號戰犯就是—— 「酗酒」!酒精代謝的毒性物質會直接破壞胰臟細胞,天天喝、長期喝,胰臟就像被泡在毒液裡慢慢腐蝕。其他幫兇還有:

🍔 三酸甘油酯爆表:血油濃到像乳汁,塞住胰臟微血管
🧬 基因搞鬼:家族有胰臟炎病史要特別小心
🛡️ 免疫系統叛變:自體免疫疾病誤攻胰臟
🥗 營養失調:長期吃太油或極端節食都傷胰臟
💊 藥物副作用:部分利尿劑、抗生素可能誘發
🔄 急性變慢性:反覆急性胰臟炎沒治好,拖成慢性發炎
🪨 結石沉積惡性循環:胰管被結石卡死→更發炎→結石愈長愈多

💡 醫師苦勸:「台灣人應酬文化拚酒最傷身!酒精沒有安全量,喝愈多胰臟壞愈快!」

胰臟結石有救!低油飲食是保命關鍵

如果檢查確診有結石,高雄榮總指出可用「內視鏡取石」或「外科手術」清創引流。但最最最重要的還是改變生活習慣!兩大保胰重點:

1. 立刻戒酒!一滴都別碰

酒精是胰臟頭號殺手,續喝等於自殺!

2. 低油飲食技巧(每日脂肪<60克)

衛福部旗山醫院營養師傳授實戰心法:

技巧 具體做法
挑對蛋白質 首選雞胸肉、白魚肉 → 次選鴨肉 → 少吃紅肉(牛/豬)
烹調秘訣 蒸、煮、滷、涼拌為主 → 絕對避開油炸、爆炒、勾芡
避開地雷 不碰產氣食物:牛奶、豆類、青椒、洋蔥、花椰菜(脹氣讓腹痛雪上加霜)
營養補充 長期低油要補「脂溶性維生素」:吃深綠色蔬菜(維A)、曬太陽(維D)、堅果(維E)

⚠️ 切記「少量多餐」:一餐吃太多會逼胰臟狂工作,痛到哭出來!

胰臟是沉默器官!出現這些警訊快就醫

醫師最後叮嚀,胰臟不會輕易喊痛,等到有症狀往往已嚴重損傷。符合以下條件者請速做檢查:

✅ 長期酗酒又「吃不胖」
✅ 上腹痛延伸到後背,吃飽更痛
✅ 糞便浮油或顏色淺、味道惡臭
✅ 莫名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異常)

別再把腹痛當腸胃炎!及早揪出胰臟結石,遠離癌症威脅!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