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天冷狂吃澱粉油脂?營養師6招控糖術護血管 泡湯選錯溫度恐截肢!

泡湯選錯溫度恐截肢!

最近寒流一波波來襲,冷到讓人直發抖啊!這種天氣最怕的就是血糖突然失控,特別是糖尿病或血糖不穩的朋友。門診就遇到好多案例,像有位50歲左右的陳大姐,工作家庭兩頭燒,常常忙到忘記量血糖。有次運動完腳趾受傷沒發現,冬天在家泡熱水澡想暖身,結果水溫太高沒感覺,等到傷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最後整隻腳拇指被切掉…講到這裡還是覺得好心疼!

為什麼冬天血糖特別難控制? 其實跟身體的自然反應有關。天氣冷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想吃更多「高澱粉」和「高油脂」的東西取暖,像是熱呼呼的滷肉飯、火鍋料、炸物這些。但醣類會讓血糖直直衝,油脂又會拖慢消化速度,讓血糖降不下來,長期下來血管就像泡在糖水裡,壞掉只是早晚的事啦!

🔥 糖尿友冬天保命6大守則(附超實用生活細節)

🥬 1. 蔬菜湯當開水喝,暖胃又穩糖

  • 把青菜當主角:每天至少4拳頭熟蔬菜,白菜、高麗菜、菇類煮成「無勾芡」蔬菜湯,整鍋放在電鍋保溫,冷了就喝一碗。
  • 秘密武器:加海帶芽或昆布,天然鮮味減少鹽巴用量,還能補微量元素。
  • 實測有效: 門診阿伯分享,飯前先喝1碗蔬菜湯,飯後血糖少飆30mg/dl!

🥩 2. 吃鍋選肉有訣竅,避開油脂地雷

  • 紅肉限量手掌大: 豬牛羊選「腰內肉」或「腿肉」,油花用衛生紙吸掉再吃。
  • 隱形殺手是加工品: 蟹肉棒、丸子、餃類澱粉油脂超高!改吃鮮蝦、蛤蜊、板豆腐。
  • 沾醬神改造: 沙茶醬改成「蒜末+薄鹽醬油+白醋」,再加點蘿蔔泥更爽口。

🍚 3. 吃飯順序調一下,血糖不坐雲霄飛車

  1. 第一口永遠是菜: 先吃半碗煮軟的深綠色蔬菜(菠菜、A菜)
  2. 喝湯暖身: 清湯比濃湯好,玉米濃湯、南瓜湯是澱粉陷阱!
  3. 蛋白質補夠: 雞腿去皮、蒸魚、滷豆干,份量約掌心大小
  4. 澱粉放最後: 白飯混1/3糙米,用筷子小口配菜吃,自然減少攝取量

🥜 4. 點心選蛋白質,止飢不飆糖

  • 隨身救命包: 無調味堅果10顆 + 無糖豆漿(小包裝放外套口袋)
  • 超商安心選: 茶葉蛋、無糖優格、低脂起司片
  • 自製低糖點心: 蒸毛豆撒胡椒鹽、蒟蒻凍淋無糖花生粉

💧 5. 溫水壺隨身帶,防感染兼控糖

  • 買個500ml保溫瓶: 裝溫熱的決明子茶、枸杞水(不加糖),整天喝完4瓶。
  • 關鍵提醒: 小便顏色比啤酒深就要補水!睡前2小時少喝防夜尿中斷睡眠。

📌 6. 飢餓≠該進食!先做這件事

  • 突然嘴饞時,拿出血糖機戳一下!低血糖(<70mg/dl)才需補糖,高血糖反而要活動。
  • 隨身帶警戒卡: 寫上「我有糖尿病,若意識不清請幫我測血糖」放皮夾。

❄️ 比吃更重要!冬天保命生活細節

保暖要做對時機

  • 起床黃金10分鐘: 先坐床邊套厚襪,再穿保暖外套才下床(溫差大易中風)
  • 圍巾蓋住後頸: 圍巾要夠長繞兩圈,蓋住大椎穴防寒氣入侵

泡湯像拆炸彈,糖尿友必守規矩

  1. 水溫絕對不過40度:買支浮水溫度計放浴室
  2. 時間<10分鐘:手機設鬧鈴提醒
  3. 腳底板檢查儀式:泡前泡後用手鏡照腳底,看有無破皮泛紅

買鞋挑這3時段

  • 下午腳最腫時買鞋,鞋頭留1指寬空間
  • 優先選魔鬼氈款式:腳腫時可調整,鞋帶易鬆絆倒
  • 鞋墊抽掉試穿:加厚墊可能擠壓腳趾

💡 醫師真心話:血管病變是沉默殺手

很多糖友以為「沒不舒服就沒事」,但高血糖正在啃食你的血管!手腳冰冷、傷口好得慢、視力模糊都是警訊。曾有位大叔冬天愛穿夾腳拖,腳底被碎石割傷沒感覺,等到發臭送醫已要截肢…這些悲劇真的可以避免!

關鍵行動清單:

  • ✅ 每周至少3天飯後散步15分鐘(降餐後血糖最有效)
  • ✅ 買支電子式血壓計(量手臂式),早晚各量1次
  • ✅ 每季做1次足部神經檢查(用單絲測試觸覺)

冬天對糖尿病人來說真的像闖關遊戲,但只要掌握這些生活小技巧,其實也能暖暖過好年。記得分享給身邊的糖友,大家一起健康呷百二啦!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