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食品標示落落長?5招教你秒懂關鍵重點,避開食安地雷!

每次站在超市貨架前,翻到產品背面那串長到像論文摘要的食品標示,是不是立刻眼神死?明明只想買包餅乾或泡麵,卻要面對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詞和數字⋯⋯別懷疑,這絕對是全台消費者共同的痛點!但你知道嗎?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其實藏著廠商不敢明說的健康密碼。今天就讓專家手把手帶你破解,從此買食品不再當冤大頭!

一、台灣法規強制規定!10項標示「少1個就能檢舉」

台大食科所孫璐西教授強調:「在台灣賣的包裝食品,標示不是裝飾品,是法律強制規定的保護傘!」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所有包裝食品必須標齊這10大項目,缺一項就能向衛福部檢舉:

必標項目 消費者必看重點 廠商常玩什麼花招
品名 確認是否與實物相符 取超華麗名稱誤導(例:草莓風味餅乾→根本沒草莓)
成分表 排序越前面含量越高 拆解原料規避排序(例:把「糖」拆成蔗糖、果糖、葡萄糖漿)
廠商資訊 製造商與電話地址 寫模糊的「台灣總代理」找不到源頭
有效日期 打印清晰度與位置 印在皺摺處或易磨損位置
淨重/容量 對比價格算CP值 用超大包裝裝少量內容物
原產地(國) 製造地非品牌國籍 寫「日本品牌」但製造地是越南
營養標示 關鍵八項數值(後詳解) 用「每份」偽裝低熱量(注意份量陷阱!)
含基改原料 基因改造標示字樣 字體小到要用放大鏡
過敏原資訊 牛奶、蛋類等提示 藏在標示角落或字體超小
其他公告事項 最新法規要求項目 新制上路後未及時更新

2023年最新罰則重點:食藥署已提高裁罰標準,標示不實最高可罰400萬元!尤其「有效日期」模糊或竄改、成分標示不完整,都是近年開罰大宗。

二、營養標示別只盯熱量!專家曝「死亡3兄弟」更要警惕

「營養標示欄位根本是健康成績單,但9成消費者只看熱量跟蛋白質!」孫璐西教授搖頭說。法規強制要求標示的8項關鍵數字,其實暗藏致命玄機:

營養標示必看TOP3風險指標

  1. 反式脂肪
    標示「0」不代表真沒有!法規允許每100g含量≤0.3g可標零。破解招:同時檢查成分表有無「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等陷阱詞。

  2. 鈉含量
    一包泡麵湯喝完,鈉攝取量往往破2000mg(接近每日建議上限!)。驚人真相:標示「減鹽30%」可能還是超高鈉!

  3. 添加糖
    藏在「碳水化合物」欄位裡,衛福部建議每日攝取<25g。隱藏地雷:健康食品常加蜂蜜、楓糖漿避開「糖」字眼,但本質仍是糖!

張月櫻秘書長私房檢視法
「我的三步驟是:先翻到背面看鈉量→反式脂肪是否為0→算添加糖克數。超過標準?直接放回貨架!」

三、成分表排序藏心機!拆解廠商不敢說的4大話術

「成分標示落落長不是寫心酸的,排序就是殘酷的內容物排行榜!」孫教授點破關鍵:

成分表破解實戰案例:某熱銷巧克力餅乾

成分:小麥粉、砂糖、棕櫚油、可可粉(5%)、乳清粉、乳化劑(脂肪酸甘油酯)、膨脹劑(碳酸氫鈉)、香料、著色劑(焦糖色素)
  • 真相1:砂糖排第二→ 含糖量超高!
  • 真相2:棕櫚油排第三→ 飽和脂肪爆表(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 真相3:可可粉僅5%→ 巧克力味全靠香料色素
  • 真相4:乳化劑+膨脹劑→ 加工度極高食品

求生指南:前三位成分出現「糖、油、精製澱粉」就要警戒!天然食物成分表通常短且看得懂原料(例:鮮奶成分=生乳)。

四、看不懂的化學名詞好可怕?專家:「這些添加物其實很安全」

面對成分表裡像外星語的添加物名稱,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張月櫻秘書長安慰大家:

不用逼自己當化學家! 重點是看『作用』不是記學名。合法添加物都有功能需求,例如:

  • 抗結塊劑:防止粉狀產品結團(常見於鹽、奶粉)
  • 抗氧化劑:避免油脂酸敗(維生素E也算)
  • 乳化劑:讓水油不分手(冰淇淋、沙拉醬必用)
    只要把握『非必要不吃過量』原則,不需過度恐慌。

但她也提醒真正該警戒的3類添加物: ⚠️ 亞硝酸鹽(香腸、火腿常用)→ 過量恐致癌
⚠️ 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蔗糖素)→ 可能刺激腸道
⚠️ 人工色素(黃色4號、紅色40號)→ 兒童過動風險

五、新制標示陷阱!2023年起「這些字」不能信

政府年年更新標示法規,2023年最容易踩雷的新制重點

  1. 「無添加糖」新定義
    不能只標無添加,需同時標示糖含量,且每100g固體≤0.5g才能宣稱。

  2. 「高鈣、低脂」宣稱更嚴格
    「高鈣」需達每日參考值30%以上;「低脂」需每100g液體≤1.5g、固體≤3g。

  3. 過敏原強制放大標示
    含奶、蛋、堅果等致敏物,需用粗體字或框線標示。

  4. 「植物肉」正名運動
    品名寫「素肉」、「植物肉」者,需加註「仿」或「替代」字樣(例:仿雞肉製素肉)。

血淚案例:某品牌豆漿因標「無添加糖」但未達新標準,2023年被開罰20萬元!

六、3招實戰!超市5分鐘快速篩選法

最後傳授張月櫻秘書長私房賣場快篩心法,趕時間也能避開地雷:

  1. 黃金10秒檢視法
    先抓「有效日期」→翻背面看「成分前3項」→掃「鈉+糖含量」→確認過敏原。不合格直接淘汰!

  2. 手機輔助密技
    遇到看不懂添加物?立刻打開食藥署「食品添加物許可證資料集」APP查詢安全性。

  3. 標示越詳細越安心
    「敢把成分展開寫、營養數字標清楚的廠商,通常對品質更有把握」孫璐西教授微笑說:「下次看到落落長的標示,不妨給它一個機會!」

終極忠告:別被包裝正面「天然」、「健康」等大字迷惑!真正的真相永遠藏在背面小字裡。

附錄:衛福部標示檢舉管道
若發現標示不實或缺漏,立即行動:

  1. 拍照存證(含產品全景與標示特寫)
  2. 上傳至【食藥署食品標示諮詢服務平台】
  3. 撥打1919全國食安專線
    你的舉動可能拯救無數人的健康!

※本文諮詢觀點引用自台灣大學食科所孫璐西教授、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張月櫻秘書長,法規依據衛福部食藥署2023年公告版本。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