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存股在台灣真的超夯!銘傳大學企管系的江季芸助理教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015年,那時她已經43歲了,才認真踏進股市這個大世界。她的目標超明確:「十年後離開校園,每年穩穩領100萬元股利當退休金!」對一個自認是「投資晚鳥」的人來說,這個目標很敢,但她就是卯起來衝。
股利縮水的震撼教育!逼出投資策略大改造
剛開始,江季芸和大家一樣,鎖定金融股用力買,覺得穩穩領股利最安心。沒想到,市場就是愛開玩笑!後來遇到公司配股政策大轉彎,她原本期待的股利收入嚴重縮水!這記悶棍讓她徹底覺悟:光傻傻存股,不一定能保證達到財務目標。
這個打擊沒有打倒她,反而逼她動腦筋,大刀闊斧改造自己的投資方法。她把過去單純「買進、領息、放著」的存股法,升級成更靈活的 「波段存股法」。這個方法厲害在哪?讓她短短5年內,把300萬元的本金,滾成驚人的1,300萬元資產!更棒的是,在2020年,她每年領到的股利已經達到60萬元,正全力衝刺當初設定的100萬元目標!她是怎麼辦到的?關鍵就在她把股市當成一座 「開心農場」 來經營!
把股市當「開心農場」養!目標:打造生生不息的被動收入系統
江季芸教授的核心目標非常清晰:建立一個未來每年能自動產生100萬元股利的系統。這就像蓋一座發電廠,完工後就能持續供電(生錢)。所以她的任務很明確:在股票帳戶裡,持續累積「會下金蛋的鵝」—— 也就是那些能穩定配發股利的優質股票,直到這些股票每年吐出來的股利總和達到100萬。
🚜 開心農場經營學:農夫思維大解析
為了貫徹這個計畫,江季芸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腳踏實地的農夫,要開墾一座物產豐饒、能生生不息的開心農場。要經營好農場,重點是:
- 精挑細選好品種: 就像養雞要挑健康小雞、種田要選優良種苗。引進前一定要仔細評估篩選,避開地雷股,提高成功機率。那些只會開空頭支票(本夢比超高),或是中看不中用(像孔雀、企鵝這種觀賞型) 的「品種」,通通不考慮!大家一窩蜂搶購、吹得天花亂墜的「獨角獸」,更要小心,別買到披著羊皮的狼(有潛在風險的公司)。
- 耐心是必備養分: 動植物長大需要時間,急也急不來。投資一樣,複利效果需要時間發酵。
- 分散風險保平安: 農場絕對不能只養一種動物或只種一種作物!萬一颱風把柚子樹打壞了,至少還有蘋果、芒果可以收成;夏天太熱雞不下蛋,還有豬牛羊可以供應。這樣才能分散風險,讓「收成」(收入)更穩定有保障。
🐣 波段養股術實戰步驟:從買進到創造「零成本」資產
江教授的「開心農場」實戰方法,步驟清晰,而且充滿畫面感:
- 市場巡田水: 就像農夫上市集探行情。先到股市裡「走走逛逛」,看看有哪些好公司(品種),它們的價格(股價)大概落在什麼區間?做好基本功課。
- 鎖定好雞場,趁特價買雛雞: 經過「明查暗訪」(基本面、產業面分析),找到一家信譽好、體質佳的公司(優質養雞場)。然後,耐心等待!等到它舉辦「週年慶」或「特賣會」(股價跌到相對低點,例如2~3年的歷史低檔區間),就把手上能動用的資金(例如300萬),大膽買進它的股票(雛雞)。記住,不用執著於買在最低點,相對低點、合理價就可以出手,但若遇到千載難逢的「破盤價」(黑天鵝事件),更要把握!
- 耐心飼養 + 持續做功課: 買進後,就好好抱著(飼養雛雞)。等待期間,一樣要持續「巡田水」,把其他看好的好公司、合理價格記在「採購清單」(自選股名單)裡,為下一輪布局做準備。
- 收割本金: 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幾個月到一、兩年),當初買的「雛雞」長大變「成雞」了(股價上漲,例如漲了30%)。這時,就執行關鍵動作:賣掉「足夠回收當初所有買雞本金」數量的成雞(股票張數)。假設當初花300萬買了10張股票,股價漲30%後,可能賣掉約7.7張(300萬 / (原價*1.3))就能拿回300萬本金。
- 留下「免費金雞母」: 賣掉回收本金的部分後,帳戶裡剩下的股票(約2.3張)就是完全「零成本」的資產了! 這些就是專門負責「下金蛋」(配股利)的「蛋雞」。
- 金蛋再投資,滾大雪球: 這些零成本股票(免費蛋雞)之後配發的股利(金蛋),絕對不能拿去花掉(吃掉)! 要再拿去市場上,換購其他有潛力的「家畜」回來養(買其他看好的股票)。這樣,「錢滾錢」的複利雪球就正式啟動了!
- 過程中領的蛋(股利)也要活用: 還有一種狀況,在「雛雞」長大到可以賣掉回收本金之前,如果牠們已經開始「下蛋」了(持有期間公司除權息,配發股利)。這些提早拿到的「蛋」(股利),一樣不能花掉!要馬上拿去市場換購其他「免成本」的新家禽(其他零成本股票)。這等於在原本的獲利管道外,又多了一條增加零成本資產的途徑!
🔄 農場規模擴大術:回收本金後的下一步
成功回收一筆投資的本金後(例如最初的300萬),手上又有了子彈,同時還有持續下蛋的零成本股票。這時該怎麼做?
- 拿出你的採購清單: 回頭看看之前記錄下來的「採購參考清單」(自選股名單)。
- 鎖定新標的,耐心等好價: 看看有沒有適合引進農場的「新品種」(新的優質股票)。如果看中的標的價格太貴(股價在高點),怎麼辦?等! 耐心等待它回檔到合理價、甚至相對低點(店家促銷)。等幾個月、半年都沒關係,降價才能買得多、買得划算。
- 重複循環: 等到好價格出現,就重複步驟2~6:買進新股票(幼豬)、等待成長、股價上漲達標後賣出回收本金的部分、留下零成本的股票(免費豬)。這些免費豬以後專門「生小豬」(配股利),生的小豬(股利)再拿去換其他家畜(股票)… 如此不斷循環。
🌳 打造多元穩健的農場生態
隨著複利效果讓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就能開始分散布局到更多不同的「物種」,例如買進不同產業的優質股票(蘋果樹、柚子樹、芒果樹)。這樣做的好處超級多:
- 分散風險: 不怕單一產業或公司出狀況,就像颱風打壞柚子,還有蘋果、芒果可收成。
- 收益更穩定: 不同產業景氣循環不同,互補之下,整體股利收入會更平穩。
- 掌握更多機會: 不同產業都有其成長週期,多元布局更能捕捉到各領域的成長紅利。
📜 投資心法的基石:向巴菲特學三件事
江季芸教授的「開心農場」投資哲學,深受股神巴菲特啟發,她特別強調三個核心理念:
-
持續買進好公司,長期滿意報酬:
- 巴菲特自己就買過農場,他看中的是農場長期的生產力提升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趨勢。他知道收成有好有壞、價格有高有低,但長期持有好資產,整體報酬就是穩健且令人滿意。
- 江教授領悟到: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可能有些年度表現不好,但也會有年度表現特別亮眼的。只要專注在持續買進並持有體質優良的好公司,長期下來,整體的投資報酬率(包含資本利得和股利)就能達到目標。重點是永遠不要因為市場波動的壓力而輕易賣出核心好資產。
-
聚焦少數,深度了解:
- 巴菲特不主張過度分散。他認為投資人應該把大部分資金,集中投資在2~3家自己真正了解、且經營團隊值得信賴的公司。集中才能深入研究,深入研究才能更有信心。
- 江教授實踐的方式是:每次成功回收一筆本金後(例如300萬),她會以「歸零」的心態,重新篩選市場上當下最具潛力的1~3家好公司(一時之選),將資金集中投入,成為帳戶裡的生力軍。她認為這比盲目分散到一堆自己不了解的公司更安全、更有效。
-
安全邊際:價格低於價值才出手:
- 巴菲特投資成功的基石就是「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堅持付出的價格必須大幅低於你評估這家公司應有的內在價值。這是保護自己不會虧大錢的關鍵。
- 這正是江教授「耐心等待好價格」的核心精神。她不會在回收本金後急著馬上把錢全部投出去,而是嚴格執行紀律,等待看好的公司股價跌到歷史相對低檔區才進場。買得便宜,就是提高獲利空間、降低風險的最好方法。
💡 波段存股法:小資金加速累積的關鍵
江教授坦承,她一開始只有300萬資金,目標是10年達成。要完全模仿巴菲特「買進並持有數十年」的做法,對她當時的資金規模和時間目標來說,壓力很大。怎麼辦?她的變通方案就是 「波段存股法」:
- 波段操作加速累積: 透過上述的「買進→等待上漲→賣出部分回收本金→留下零成本股票」的波段循環,她能更快地回收本金,並將本金重複投入下一個機會。這加速了資產的累積速度。
- 零成本股票才是長期持有的核心: 回收本金後留下的「零成本股票」,因為成本是零,所以完全沒有帳面虧損的壓力!這讓她能真正做到巴菲特說的:「如果你不想持有某檔股票10年,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這些零成本的好股票,就是她安心長期持有、領取股利的核心資產,不怕市場短期波動。
- 資金運用更靈活彈性: 波段操作回收的本金,可以靈活地等待下一個好機會,或在市場出現難得低點時加碼,讓資金效率最大化。
⚖️ 給大多數人的建議:ETF是穩健好選擇
江教授也特別提到,巴菲特其實給過兩種建議:
- 能力圈內深度研究: 就像她自己做的,在能力範圍內,冷靜、明智地分析投資機會,嚴格遵守紀律。這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
- 指數型基金(ETF)長期投資: 巴菲特認為,對大多數沒有時間或專業深入研究個股的投資人來說,長期定期投資一檔涵蓋市場的指數型基金(ETF),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長期下來,往往能打敗很多專業經理人。
江教授自己除了運用「波段存股法」經營個股的「開心農場」,她也同步建置了投資ETF的「開心鵝場」。她認為,核心資產(如大盤型ETF)搭配衛星策略(如波段存股法選個股),是更全面、更穩健的財富增長之道。她在另一本著作《自己養會下金蛋的鵝》中,詳細說明了如何用小額資金投資ETF,利用複利建立被動收入系統。
🌟 結語:紀律、耐心與策略,打造財務自由農場
江季芸教授從43歲才開始認真投資,到成功在5年內將300萬滾成千萬資產的故事,絕非僥倖。關鍵在於她:
- 遇到挫折(股利縮水)後,勇於檢討並創新方法(波段存股法)。
- 建立清晰易懂的「開心農場」策略框架,並嚴格遵守紀律。
- 深刻理解並實踐巴菲特的核心理念:買好公司、聚焦能力圈、重視安全邊際。
- 將「創造零成本資產」視為核心目標,並利用股利再投資啟動複利。
- 懂得分散布局不同產業,降低風險。
- 根據自身資金與目標,靈活調整策略(波段操作加速累積 + 零成本長期持有)。
- 同步採用更穩健的ETF投資作為核心配置的一部分。
她的經驗證明,即使起步晚、本金不算特別大,只要找對方法、堅持紀律、保持耐心,並善用複利的力量,在股市裡打造一座生生不息、為你持續產出「退休糧食」的「開心農場」,絕對是可行的目標! 重點是開始行動,並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與目標的投資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