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志祥臉書真情告白:媽媽每一天都是「全新開始」
「小豬」羅志祥跟媽媽的感情有多好?看過他節目的人都知道,媽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就在昨天(7月28日),他突然在臉書上發文,親口證實一個讓粉絲心碎的消息:「我媽媽是阿茲海默症患者。」這個祕密藏了好久,其實羅媽媽從輕症到現在變嚴重,已經好幾年了。
羅志祥說,很多朋友跟媽媽聊天時都覺得「怪怪的」—— 明明才講過的話,5分鐘後她又重複講一次;今天見過的人,隔天媽媽就像完全不認識,彷彿被按下「重新開機」鍵。但小豬用溫暖角度看:「對媽媽來說,每天睜開眼都是全新的一天,沒有煩惱、沒有過去,所有人事物都是第一次見面。」
他更替媽媽向所有人喊話:「如果遇到我媽媽,拜託大家一樣熱情打招呼、陪她聊幾句,她真的會超開心!要是不小心造成困擾,我先替她說聲對不起…」講到最後,羅志祥聲音哽咽:「我現在只求媽媽身體健康、每天笑嗨嗨,記憶什麼的不用擔心,我來幫她記得就好!」
🧠 失智≠廢人!醫揭「加速退化地雷」:關在家最傷
很多人聽到「失智症」就嚇死,以為患者會完全喪失能力。但日本失智症權威和田秀樹講得很直接:「失智≠什麼都做不到!」他看過超過3000個案例,強調只要照顧方式對,病人生活品質可以很好。
最震撼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雷根:他在卸任後5年才公開患阿茲海默症。專家推測,他在當總統時可能就有初期症狀了,但你看他任內推動多少重大政策?這證明失智患者依然能發揮價值!
❗ 家屬常犯的「善意錯誤」
日本失智專家新井平伊點出關鍵問題:很多家屬怕長輩出門危險,乾脆把他們「鎖在家裡」。結果呢?原本還能工作5-8年的初期患者,因為整天發呆、沒人講話,退化速度反而暴增!
🌳 真實案例:這地方的阿公阿嬤「惡化特別慢」
和田秀樹醫師在日本發現超明顯對比:茨城縣鹿嶋市的失智長輩,病情惡化速度比東京人慢很多! 差在哪?原來鹿嶋市的老人家持續在菜市場工作、廟口聊天、照顧孫子,每天動腦又動身體。反觀東京患者被家人過度保護,整天關在公寓裡,大腦完全沒刺激。
「就算會跌倒,失智長輩多半還知道要避開危險啦!」和田醫師強調,很多家屬的恐懼其實過頭了。他觀察到,患者到後期甚至會自動提高防禦反應,身體本能比我們想的更聰明。
💬 防「語言能力崩壞」!照護管理士3招實用技巧
「超過2週不跟人講話,阿公阿嬤連怎麼用筷子都可能忘記!」日本失智照護專家魚谷幸司說得很直白。他看過太多案例:家屬怕丟臉不讓長輩出門,結果不只語言能力退化,連帶情緒暴躁、日夜顛倒問題全跑出來。
家屬能做的「延緩退化」行動:
-
「日間照顧中心」別嫌麻煩
就算一週只去2天,讓長輩畫畫、唱歌、跟其他人鬥嘴,大腦活躍度差超多。 -
把「買菜」變復健任務
「幫我買一把青菜」、「記得跟老闆說要挑嫩的」…簡單指令能訓練記憶力,完成後的成就感更能穩定情緒。 -
善用「懷舊療法」
翻老照片問:「這張在哪拍的?」、「旁邊是誰啊?」就算記錯也沒關係,重點是刺激大腦提取記憶的過程。
🌈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醫:失智是自然老化,關鍵在「減速」
「活到85歲以上,大腦多少都會出現阿茲海默型病變啦!」和田秀樹醫師提醒,與其恐懼失智,不如專注在「怎麼讓退化慢一點」。他提出黃金準則:用進廢退。持續動腦、保持社交的長者,能維持自主生活的時間更長。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也呼籲:「帶長輩下樓管理室聊天、參加社區老人課程,甚至教他們用手機傳貼圖,都是有效刺激。」她強調很多家屬卡在「覺得沒時間」,其實每天30分鐘的深度互動(不是邊滑手機邊敷衍喔!)就有明顯效果。
❤️ 羅志祥的陪伴心法:把媽媽的「怪」變成可愛
回頭看羅志祥面對媽媽病情的態度,其實藏著家屬最需要的智慧。當媽媽不斷重複問題時,他不會不耐煩說『講過了啦』,而是笑著回答:「哇!這故事我愛聽,你再講一次~」媽媽忘記昨天的事?他就說:「我們今天來創造新回憶啊!」
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王依靜分析:「這種『順著走』的互動模式,能大幅降低失智者的焦慮感。」她提醒家屬,與其糾正長輩的錯誤記憶,不如加入他的世界。就像羅媽媽以為每天都是新開始,那就陪她享受每個「第一次」的驚喜。
📌 醫師給家屬的「減壓提醒」:你不需要當超人
最後要對照顧者說句真心話:別把自己累垮! 失智病程可能長達10-20年,這是一場馬拉松。當你出現這些警訊時,請立刻求救:
- 連續失眠超過2週
- 對長輩講話忍不住飆高音
- 幻想「帶他一起走」的念頭
台灣各縣市都有「失智照顧據點」,專業人員能教你怎麼應對攻擊行為、幻覺症狀。記住: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愛家人。就像羅志祥說的:「媽媽的笑容,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讓專業幫忙,你不必獨自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