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營養師教你7招「餐桌防身術」!這樣吃讓癌細胞長得慢

你知道嗎?其實你每天吃的三餐,正是對抗癌細胞的關鍵戰場!癌症在台灣已經連續N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名,光2020年就有11萬人確診。別以為癌症都是命運安排,國際研究早就發現:吃對東西真的能讓癌細胞長得慢一點! 臨床營養師白小良就透露,只要掌握幾個飲食重點,就能在餐桌上築起防線。

🥦 為什麼吃東西能影響癌細胞?

先講個冷知識:癌細胞其實很挑環境! 它們最愛在「酸酸」的體質裡開派對狂歡。這時候多吃蔬菜水果就超重要,因為它們能幫身體調整成「微鹼性」環境,讓癌細胞嗨不起來。這也是為什麼研究發現,吃素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普遍比愛吃肉的人低(但不是叫你猛喝鹼性水喔!)。

還有幾個關鍵發現:

  • 🚫 飽和脂肪是壞幫手:愛吃紅肉、炸雞這類高飽和脂肪食物的人,乳癌和大腸癌風險特別高。
  • 膳食纖維是神隊友:它能像掃把一樣把腸道廢物快速清出去,減少致癌物停留時間。
  • ☠️ 這些食物超危險:發霉的花生玉米(藏黃麴毒素)、香腸火腿(含亞硝酸鹽)、燒焦的烤肉(產生致癌物),能避就避!

🛡️ 營養師親授7招「抗癌飲食法」

我把營養師的建議整理成超具體的7個行動方案,照著做就對啦:

1️⃣ 多吃「植物系」,少吃「動物系」

  • 把菜當主角:每餐先裝滿半碗深綠色蔬菜(地瓜葉、菠菜),再加半碗各色蔬果(紅蘿蔔、番茄、紫高麗菜)。
  • 全穀飯取代白飯:糙米、藜麥、燕麥的纖維是白飯好幾倍!
  • 紅肉❌加工肉❌:把香腸、火腿、熱狗當成偶爾解饞用,一週吃紅肉別超過500克(約手掌大3塊)。

2️⃣ 換好油!遠離壞油

  • 煮菜首選橄欖油:涼拌用初榨橄欖油,炒菜用純橄欖油。麻油、豬油留著偶爾提味就好。
  • 吃魚代替吃肉:每週至少吃1-2次鯖魚、秋刀魚或鮭魚(選小型野生魚較安全)。
  • 看懂食品標籤:看到「氫化植物油」、「棕櫚油」、「高果糖糖漿」就放回架上!洋芋片、酥皮點心、炸雞排都是大地雷。

3️⃣ 吃進天然「抗氧化力」

  • 顏色愈深愈好:藍莓、葡萄連皮吃、紫地瓜、黑木耳… 深色食物含滿滿抗氧化物。
  • 維他命C是烤肉救星:吃香腸、烤肉時,一定要配芭樂、奇異果或現榨柳丁汁,能阻斷致癌物形成!
  • 香料就是天然防護罩:煮菜多放大蒜、薑、咖哩粉、羅勒(九層塔)。
  • 水喝夠是基本:每天喝體重x30~35c.c.的水(例如60kg喝1800~2100c.c.)。

4️⃣ 避開烹調致癌陷阱

  • 優先選「水煮」、「清蒸」:蒸魚、燙青菜最安全。
  • 炒菜別讓油冒煙:看到鍋子冒白煙就表示油溫過高啦!
  • 烤肉不焦黑:食材離火遠一點,勤翻面,烤焦部分絕對切除不吃。

5️⃣ 小心容器&保存!魔鬼在細節

  • 發霉食物全丟棄:別以為切掉霉斑就沒事!毒素早就擴散。
  • 不用塑膠裝熱食:熱湯、熱炒請用玻璃/陶瓷碗盤裝。塑膠袋遇熱釋放塑化劑!
  • 微波要用對容器:認明「可微波」標誌,避免用保鮮膜覆蓋食物加熱。
  • 油品避光保存:用深色玻璃瓶裝油,放在櫥櫃陰涼處。

6️⃣ 衛生!衛生!衛生!(尤其治療中要更嚴)

  • 洗手用肥皂搓20秒:比噴酒精更有效殺菌。
  • 洗菜加一匙白醋:清水浸泡10分鐘後沖淨,農藥殘留更少。
  • 生熟食分開處理:用不同砧板切生肉和水果,刀具用完立刻洗。
  • 食物徹底煮熟:買支食物溫度計!雞肉中心要達74°C、豬牛72°C。
  • 拒吃生食風險高:治療期間避免生魚片、半熟蛋、沙拉吧。

7️⃣ 吃得下才有抵抗力

  • 自己帶便當最安心:掌握食材來源和烹調方式。
  • 營造舒適用餐環境:餐桌上放盆小綠植,避開電視噪音。
  • 食物軟硬度隨需求調整:吞嚥困難時,把肉類剁碎、蔬菜煮軟或打泥。

🚫 營養師點名:這12種食物少碰為妙!

地雷食物 為什麼危險?
微波爆米花 包裝內塗層含PFOA(全氟辛酸),加熱後溶出致癌物
番茄罐頭 酸性番茄易溶出罐頭BPA!改選「玻璃罐裝」
香腸/火腿/熱狗 亞硝酸鹽+乳酸飲料(如養樂多)=產生強致癌物亞硝胺
養殖鮭魚 恐殘留抗生素、多氯聯苯。選「野生小型魚」更安全
洋芋片/玉米脆片 高鹽+反式脂肪+致癌物丙烯醯胺(炸澱粉產生)
含氫化油零食 餅乾、酥皮點心藏反式脂肪,引發身體慢性發炎
醃漬菜/燻肉 高鹽+亞硝酸鹽,雙重刺激胃部
基因改造黃豆玉米 雖無直接證據,但潛在風險未明,建議選非基改
精製糖飲料甜點 高果糖糖漿餵養癌細胞!蛋糕、可樂、手搖飲少碰
代糖食品 研究發現可能擾亂代謝,不如吃少量真糖
過量酒精 直接增加口腔、食道、肝癌風險
頻繁吃紅肉 每週超過500克,大腸癌風險明顯上升

營養師真心話:抗癌飲食不是要你「什麼都不能吃」,而是學會聰明選擇、避開地雷。從今天開始,把餐盤裡的蔬菜比例拉高、換掉廚房壞油、拒絕超加工食品,就是在幫自己的健康存款!記得,吃得下的營養才是真的營養,治療期間更要重視衛生安全。(本文參考白小良營養師《打造健康的老後》實用建議)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