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骨鬆是無聲殺手!身高縮水3公分當心,醫師破解5大常見誤解

你是不是也以為,吃維骨力就能預防骨質疏鬆?或者覺得老人家身高變矮「老倒縮」是自然現象,沒什麼大不了?小心!這些觀念可能讓你或家中長輩暴露在骨折甚至致命的風險中!今天就讓醫師用真實案例,一次破解台灣人最常誤解的5大骨鬆迷思

真實案例:被忽略的「無聲骨折」

📍 桃嬤的故事:背痛到無法站,才知脊椎早就扁掉!

80幾歲的桃嬤,平常最討厭看醫生,總跟女兒抱怨:「看醫生等很久、吃藥花錢又麻煩啦!」直到有次感冒發燒拖好久,家人硬拉她去醫院,一查竟是肺部感染必須住院。坐輪椅檢查時,桃嬤一直喊背痛到受不了,照了X光才驚覺:體重才40多公斤的她,竟因嚴重骨鬆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桃嬤還一臉茫然:「啥是骨質疏鬆?我聽都沒聽過!不是姿勢不對加上老了而已嗎?」

幸好在用骨鬆藥物搭配止痛後,桃嬤背痛大幅緩解。出院後乖乖復健,狀況越來越好。女兒笑說:「我媽現在超愛看醫生的!她說醫師人好好,讓她背不痛了。」

📍 阿財伯的教訓:以為「老倒縮」沒事,X光一照骨頭已斷!

70多歲的阿財伯因肚子痛住院,照腹部X光時,醫師除了發現腸阻塞,更看見他脊椎有明顯壓迫性骨折——這事連阿財伯和家人完全不知情!醫師告知時,阿財伯還生氣:「別騙我啦!我只是老倒縮,又不會痛,哪有事?」後續檢查更發現他骨密度超低。直到醫師嚴肅解釋「骨鬆可能讓你一摔就斷手斷腳」,阿財伯才願意接受治療。

骨質疏鬆是什麼?為何被稱「無聲殺手」?

簡單講,就是骨頭變脆、變疏鬆像蜂窩,輕輕一碰就可能骨折。在台大醫院老年病房的非正式調查更嚇人:每10床新住院老人,就有3床的X光顯示因骨鬆導致脊椎骨折!但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當然也沒治療。

為什麼這麼多人忽略?因為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中,只有1/4的人會背痛!多數人是在做其他檢查(如胸部、腹部X光)時「順便」被發現的。就算X光報告寫了,若病人住院主因是肺炎或腹痛,醫護焦點常在急性病症,骨鬆問題就被「遺忘」在茫茫病歷海裡。

💡 國際新做法「攔阻骨折」:
世界骨鬆基金會推動「骨折聯絡照護服務」(FLS),一旦發現患者有脆弱性骨折,就由個案管理師介入,轉介評估治療。台大醫院總院和北護分院因此獲國際金/銀級認證,高雄長庚也在推行中。

破解5大骨鬆迷思!醫師說給你聽

❌ 迷思1:吃「維骨力」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錯到離譜! 門診中超多阿公阿嬤堅定說:「我天天吃維骨力顧骨頭啊!」其實維骨力是治療「骨關節炎」(膝蓋軟骨磨損),成分是葡萄糖胺,作用在「軟骨」;而骨質疏鬆是「硬骨」變脆變薄,兩者完全不同!吃再多維骨力,也救不了你的骨密度。

❌ 迷思2:骨質疏鬆會腰痠背痛?

不一定!多數根本「沒感覺」! 很多人以為腰痠背痛、關節痛就是骨鬆,其實骨鬆本身通常無症狀,等到「有感覺」時,往往已是骨折!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跌倒拍拍屁股就起來,老人家輕輕一摔就可能手腕、髖部骨折。真正的警訊是:沒有受到大力撞擊,卻因輕微跌倒或甚至「彎腰撿東西」就骨折!

❌ 迷思3:測腳跟超音波就能確認骨鬆?

不夠準! 腳跟超音波只能當「初步篩檢」,若數值偏低,一定要用「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做正式診斷(通常測腰椎和髖部)。可惜健保給付嚴格,常需自費(一個部位約600元)。醫師強調:若已發生過「脆弱性骨折」(如輕微跌倒就斷),不需看T值就直接判定骨鬆並治療

🔍 骨密度T值怎麼看?

  • T值 ≦ -2.5:骨質疏鬆
  • T值介於 -1 ~ -2.5:低骨量(骨質稀少)
  • T值 ≧ -1:正常

❌ 迷思4:骨質疏鬆不像中風、心臟病嚴重?

錯!死亡率比你想的高! 多數人覺得骨鬆「不是大病」,但美國每年因骨鬆骨折者高達150萬人,比心肌梗塞+中風+乳癌總數還多!在台灣,65歲以上約50萬人患骨鬆。更驚人的是:2000年健保資料顯示,骨鬆骨折後一年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更高達20%——比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10%)還可怕!

為何大家輕忽?主因是超過一半的脊椎骨折根本無症狀,患者只以為是「老倒縮」;而雖髖部骨折很痛必須就醫,但骨科處理完傷口後,常忽略追蹤「骨鬆」根本病因。

❌ 迷思5:老了變矮「老倒縮」是正常現象?

大錯特錯!這可能是骨鬆警報! 閩南語說的「老倒縮」,常被誤認為自然老化。其實身高比年輕時矮超過3公分,很可能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讓椎體扁掉!這類骨折甚至不需跌倒,彎腰、咳嗽、提菜籃就可能發生。

👵 詹醫師給子女的叮嚀:
別再把長輩變矮當正常!若爸媽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快帶他們檢查是否骨鬆。平時可簡單測試:請長輩「靠牆站直」,若後腦勺無法自然貼牆,也可能是脊椎已變形!

骨鬆最常「斷哪裡」?3大危險部位要注意

  1. 脊椎骨折:最常見!可能無痛感,僅身高變矮。
  2. 手腕骨折:跌倒時用手撐地就易發生。
  3. 髖部骨折:最致命!長輩可能因此臥床失能。

特別注意:脊椎壓迫性骨折不一定是「斷裂」,更多是椎體被壓「扁」像扁掉的豆腐,這在X光上清晰可見,卻常被患者和家屬忽略。

如何揪出這個「無聲殺手」?

  • 高危族群主動篩檢: 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或有骨折史、家族史、體重過輕者。
  • 別只依賴腳跟超音波: 篩檢異常務必做DXA確認。
  • 留意身高變化: 定期量身高,縮水3公分以上快就醫。
  • X光意外發現骨折: 健檢或看其他病時照X光若發現脊椎變形,應轉介骨鬆門診。

醫師真心話:別讓骨鬆偷走長輩的健康

在門診看太多像桃嬤、阿財伯這樣的案例。許多長輩忍著背痛,以為是「正常老化」;家屬看到父母變矮,只當「人老了都會這樣」。等到一跌倒就骨折臥床,才驚覺事態嚴重,但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壽命。

骨質疏鬆不是「必然」的老化結果! 它可預防、可治療。關鍵是打破迷思、積極篩檢。別再以為吃維骨力就夠,別再把變矮當正常。關心家中長輩,從今天開始量量他們的身高吧!差3公分,可能就是健康與風險的分水嶺。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