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168更適合台灣人生活節奏
你是不是也試過168斷食,結果餓到頭昏眼花、工作沒效率,最後忍不住破功?別灰心!營養師最新研究發現,「14/10溫和斷食法」 效果不輸168,卻更容易長期堅持。今天就來拆解這個連醫師都在推的「懶人瘦身秘訣」!
真實研究數據說話:10小時進食的神奇效果
2020年《肥胖症》期刊做了個關鍵實驗:把20位過重者分成兩組:
- 🟢 實驗組:每天限時進食(原定8小時,實際執行約10小時)
- 🔴 對照組:想吃就吃(平均進食時間超過15小時)
3個月後驚人發現:
效果指標 | 限時進食組 (10小時) | 隨意進食組 (15小時+) |
---|---|---|
平均減重 | 3.6公斤 ⭐ | 1.5公斤 |
內臟脂肪 | 下降11% ⭐ | 幾乎沒變 |
三酸甘油脂 | 降低23% ⭐ | 無變化 |
空腹血糖 | 下降7.7% ⭐ | 變化不明顯 |
💡 關鍵細節:原本要求「8小時進食」的組別,多數人自動調整成10小時!這透露重要訊息:「身體更適應溫和限制」
為什麼晚上9點後別吃?韓國萬人研究解密
2019年《營養學》期刊分析1萬4千多名韓國人的飲食紀錄,發現驚人規律:
🕗 早晨進食者 vs 🌙 夜間進食者
健康風險 | 早吃早餐族群 | 晚上9點後進食族群 |
---|---|---|
肥胖機率 | 較低 ✅ | 提高 ❌ |
糖尿病風險 | 較低 ✅ | 提高 ❌ |
心臟檢測值 | 較正常 ✅ | 易超標 ❌ |
最顛覆的發現:
⚠️ 如果「斷食超過12小時」但「每天睡不到6小時」,反而是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的高風險群!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硬撐168卻越減越累…
為什麼14/10比168更適合你?三大關鍵優勢
1️⃣ 不用當「餓夢人」也能瘦
當你壓縮進食時間到10小時(例如早上9點到晚上7點),身體會自然產生變化:
- 🟢 飢餓激素下降:晚上不再狂想吃鹹酥雞
- 🟢 飽足激素上升:吃同樣份量更容易飽
- 🔄 荷爾蒙重新平衡:擺脫「吃飽還想塞零食」的惡性循環
營養師真心話:「門診常見硬做168的上班族,下午3點後不吃,結果半夜餓到啃餅乾,反而攝取更多熱量!」
2️⃣ 燃脂效率不打折
graph LR
A[14小時斷食] --> B[耗盡肝醣]
B --> C[啟動燃脂模式]
C --> D[早晨空腹燃燒脂肪]
當你睡醒到吃早餐前的空腹期,正是黃金燃脂時段!14小時斷食剛好讓身體切換到脂肪供能狀態,卻不會像168過度拉長導致肌肉流失。
3️⃣ 降胰島素超有感
胰島素是「儲脂激素」,當你斷食超過12小時:
- 📉 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
- 🔥 身體從「儲存模式」切換到「燃燒模式」
- ⚡ 尤其改善「下午狂睏」的血糖震盪問題
台灣人實測14/10的5大技巧
📍 技巧1:彈性時間規劃(不必嚴守8小時)
上班族方案:8:00早餐 → 18:00晚餐
夜貓族方案:10:00早午餐 → 20:00宵夜(限清淡!)
重點是「最後一餐」到「隔天第一餐」間隔14小時,晚餐太晚吃就順延早餐
📍 技巧2:免算熱量但要做「飲食順序」
1️⃣ 先吃蛋白質(豆魚蛋肉)
2️⃣ 再吃蔬菜(佔餐盤1/2)
3️⃣ 最後吃澱粉(推薦地瓜、糙米)
+ 這樣吃自然降低20%熱量攝取!
- 千萬別反過來先扒光白飯
📍 技巧3:戒掉「隱形進食」
很多人破功在不知不覺中!記得:
- ☕ 拿鐵、豆漿算「進食」!斷食期間只喝白水、無糖茶
- 🍬 零卡可樂?人工甜味劑仍可能刺激飢餓感
- 💊 保健食品隨餐吃,別在斷食時吞
📍 技巧4:睡眠是成功關鍵
pie
title 斷食成效的睡眠影響
“睡滿7小時” : 70
“斷食時間長短” : 30
韓國研究已證實:睡不夠6小時做長斷食反而傷身!與其逼自己16小時不吃,不如確保優質睡眠。
📍 技巧5:每週5天就有效
週末聚餐怎麼辦?營養師建議:
- 📅 工作日認真執行14/10(週一~五)
- 🎉 週末放寬到12小時進食(例如8:00~20:00)
- 🔁 彈性調整比「完全放棄」更有利長期維持
常見QA破解迷思
Q:可以喝防彈咖啡嗎?
A:除非你執行「油斷食」,否則黑咖啡更好!防彈咖啡的油脂會打破斷食狀態,還額外攝取300大卡。
Q:中間餓到受不了怎麼辦?
A:試試「鹽水止餓法」:一杯水+一小撮海鹽。多數時候是「脫水性飢餓」,不是真的缺熱量!
Q:需要配合運動嗎?
A:輕度運動更適合!推薦時段:
- 早晨空腹:快走、瑜伽
- 進食期間:重訓(練後3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
避免斷食期間做高強度運動,容易頭暈。
營養師的溫柔提醒
「門診太多人把斷食當仙丹,卻忽略身體訊號!」如果你有以下狀況,請先諮詢醫師:
- 🚨 糖尿病患用藥中
- 🚨 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嚴重
- 🚨 懷孕/哺乳媽媽
- 🚨 BMI<18.5過瘦者
真正的健康是:
🔥 不用咬牙忍餓
🔥 不必拒絕聚餐
🔥 不靠意志力硬撐
用身體喜歡的節奏,找回最舒適的體態。試試看,你會驚訝於「溫和的力量」!
本文參考《14/10斷食減重計畫》實證觀點,結合台灣在地化應用建議。
數據來源:2020年《Obesity》RCT研究、2019年《Nutrients》韓國萬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