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每次月經來就咳血,胸口像被刀割…」婦產科診間裡,40歲的王女士摀著胸口,眼神滿是驚恐。
你可能聽過子宮內膜異位會經痛,但你知道它可能「爬」到肺部嗎?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醫師最近收治的案例,連行醫多年的他都直呼罕見!
咳血十年沒在意 月經胸痛才驚覺不對勁
王女士在菜市場工作,咳嗽對她來說就像背景音樂一樣存在了十多年。「咳到背都彎了,客人還以為我感冒會傳染咧!」她苦笑著說。平時吞個止咳藥就硬撐過去,直到最近三個月,每次月經報到時竟咳出鮮血,胸口更是痛到無法躺平睡覺。
「那天看到衛生紙上的血,我還以為是牙齦出血…」王女士比劃著:「後來發現每次都是月經第一天開始咳血,第五天就自動停,比鬧鐘還準!」
支氣管鏡揪出驚人真相:肺部有子宮內膜!
檢查過程全記錄:
-
初診斷層層排查:
先照X光發現右下肺葉有陰影,排除肺結核感染後,轉介婦產科聯合診療。 -
支氣管鏡關鍵一刻:
「鏡頭進去時,我看到暗紅色斑點像經血般的組織。」李醫師形容:「當場採檢化驗,報告寫著『子宮內膜細胞』,整個團隊都愣住了!」 -
驚人確診:
這種特殊病症叫做「胸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全台每年確診不到百例。簡單說,就是子宮內膜細胞透過血液「移民」到肺部紮營!
子宮內膜為何亂跑?婦科醫師畫圖解密
李醫師拿出白板畫給我們看:「想像子宮是座城堡,內膜細胞本是城牆的磚塊。每月雌激素升高時,磚塊會自動增生準備迎接受精卵(圖示子宮內膜增厚)…」
異位症三大逃亡路線:
逃亡路線 | 落腳處 | 形成的病症 | 好發比例 |
---|---|---|---|
往子宮肌肉層鑽 | 子宮肌層 | 子宮肌腺瘤(經痛加劇) | ★★★★ |
往卵巢跑 | 卵巢 | 巧克力囊腫(不孕主因) | ★★★☆ |
搭血液順風車 | 肺部/鼻腔/腸道 | 經期咳血/流鼻血/便血 | ★☆☆☆ |
「王女士就屬於第三種。」李醫師指著肺部模型解釋:「這些迷路的細胞在肺裡照樣聽雌激素指揮,月經期就剝落出血,血積在肺裡當然狂咳嗽!」
咳血只是冰山一角!子宮內膜異位5大隱藏警訊
經期同步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 呼吸系統:胸悶、喘不過氣、咳血(像王女士的案例)
- 鼻腔出血:每月固定流鼻血,常被誤認火氣大
- 腸道異常:排便劇痛、血便(常誤診痔瘡)
- 手術疤痕腫痛:剖腹產或腹腔手術疤痕在經期凸起疼痛
- 不明腰痛:後腹腔神經被異位組織壓迫
「最可怕的是忍痛文化害了台灣女性!」李醫師激動地說:「王女士忍了十年咳嗽,若早點查,本可用荷爾蒙藥物控制,不至於走到切子宮這步…」
救命手術全紀錄:摘除子宮那刻,肺部奇蹟好轉
王女士最終選擇腹腔鏡子宮全切除手術。手術當天,婦產科與胸腔科團隊聯手監控:
手術關鍵發現:
- 子宮後壁黏滿如葡萄串的異位結節
- 卵巢有3公分巧克力囊腫
- 肺部雖無法開刀,但術後首月經期未咳血!
「醫學上稱作『反饋機制』」李醫師解釋:「肺部那些迷路細胞是靠卵巢雌激素活命的,子宮卵巢移除後,它們就像斷糧的軍隊自然萎縮了。」
術後三個月回診,王女士拉開口罩笑得燦爛:「現在搬菜筐爬樓梯都不咳了!早知道該早點面對…」
台灣女性必知:3招預防異位症惡化
日常保命守則:
-
經期紀錄不能少
下載經期APP紀錄「疼痛地圖」,若經期頭痛、胸痛、排便痛等位置固定出現,快就醫! -
忌口地雷食物清單
- 紅肉(牛肉、羊肉):加重發炎反應
- 精製糖:促進雌激素過度分泌
- 咖啡因:刺激神經加劇疼痛 → 改吃抗發炎食物:鮭魚、薑黃、深綠色蔬菜
- 破除「忍痛」迷思
「很多阿嬤說經痛結婚就會好,這是錯誤觀念!」李醫師強調:「若每次經痛需吃超過3顆止痛藥,或疼痛超過3天,快掛婦產科做超音波!」
醫師沉重呼籲:這些族群最該提高警覺
「這不是罕見病!」李醫師翻出數據:「台灣每10名女性就有1~2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且逐年年輕化。」高危險群包括:
- 家族有子宮內膜異位或婦癌病史
- 月經週期少於27天
- 初經早於11歲
- 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塑膠容器、香水)
「別以為咳血離你很遠。」李醫師最後提醒:「當身體用疼痛發出警報時,傾聽它才是真正的勇敢。」
王女士術後分享:「現在陪女兒等公車,終於能大口呼吸冷空氣而不咳嗽,這感覺…像重生。」她的笑容,是給所有台灣女性最真實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