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嘴唇冒水泡?愛咬唇、吃太快小心「唾液腺罷工」!醫警告:千萬別手癢戳破

你是不是也遇過嘴唇突然冒出半透明小水泡,摸起來軟軟的還會移動?別以為是火氣大!牙醫臨床發現,這很可能是「小唾液腺囊腫」在作怪~今天就來破解這個超常見的口腔問題!

🧐 什麼是「小唾液腺囊腫」?

簡單說就是口水腺體「塞住」啦!當嘴唇受傷或反覆摩擦,讓唾液腺管道破裂,口水流不出來就堆積成水泡。外觀特徵超明顯:

  • 直徑約 0.2-1公分(像綠豆到紅豆大)
  • 淡藍色或透明狀 ⚠️別誤認成疱疹!
  • 按壓柔軟、會滑動
  • 通常 「單顆」出現 不痛不癢

🔍 醫師小筆記:多數人3-6週會自己消掉,但如果超過 1個半月沒好,快找牙醫或耳鼻喉科報到!

🤔 為什麼會長出惱人小水泡?

兇手1:愛咬嘴唇、抿嘴(尤其壓力大時)

反覆摩擦就像「慢性自殘」,讓黏膜受傷腺管阻塞!

兇手2:吃飯像趕高鐵⏱️

狼吞虎嚥超容易咬到嘴邊肉!我遇過患者一週咬3次,結果長出整排小水泡…

兇手3:天天灌熱湯、吃滾燙火鍋

超過65°C 的熱食會燙傷黏膜,長期刺激讓腺體罷工!

兇手4:外力撞擊(超冤!)

打球被K到臉、啃硬骨頭刮傷…都可能中招!

📍 水泡最愛長在這3個地方!

  1. 下嘴唇內側(冠軍位置!)
  2. 口腔兩頰黏膜
  3. 舌頭底下

下次照鏡子記得重點檢查這些區域~

🆚 怎麼分辨是囊腫還是疾病水泡?

特徵 小唾液腺囊腫 疱疹/其他疾病
疼痛感 通常不痛 可能刺痛或灼熱
數量 單顆為主 可能多顆群聚
顏色 淡藍/透明 偏黃或混濁
復發性 避開誘因少復發 可能反覆發作

🚫 治療關鍵:千萬別當「手賤族」!

自己戳破=玩命行為! 細菌感染風險飆高,還可能留疤!正確處理SOP:

  1. 擦藥觀察期 👉🏻 醫師會開「口內膏」保護傷口,觀察2-3天
  2. 頑固水泡動手術 👉🏻 局部麻醉切除囊腫+周圍腺體(避免復發)
  3. 進階療法 👉🏻 水雷射/冷凍治療(適合怕開刀的人)

💡 術後須知:嘴唇可能暫時麻麻的,約 1-2週恢復,吃東西小心別咬到!

❓ 切除唾液腺會口乾舌燥嗎?

安啦!小唾液腺只佔口水 「10%產量」,切掉病變腺體不影響日常~反而能杜絕囊腫再生!

🛡️ 終極預防4招(跟著做省6千手術費)

壞習慣 改正對策
愛咬嘴唇 無味護唇膏降低咬慾
吃飯囫圇吞棗 每口嚼 20-30下 ⏱️
愛吃燙口食物 食物放 「溫涼」 再入口
運動撞擊風險 激烈球賽戴 牙套 防護

🌟 醫師真心話:臨床 9成患者 改掉咬唇習慣後,再也沒復發過!

📌 本文作者
林泰興 醫師|台中艾康牙醫 齒顎矯正專科
專精:隱適美矯正・全口美學重建・口腔疾病預防
提醒:本文為衛教資訊,有疑慮請諮詢專業醫師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