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餓過頭亂吃超傷身!營養師警告:這7種食物空腹吃,小心胃痛又爆肥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工作忙到忘記吃飯,餓到前胸貼後背、手都在發抖的時候,抓到什麼就往嘴裡塞?結果吃完沒多久,肚子就開始隱隱作痛,或是明明吃了東西,不到一小時又餓到發慌,不知不覺吃進更多熱量,體重默默往上飆… 這真的不是你不夠有毅力,而是你很可能踩到了「空腹飲食地雷」!

營養師和腸胃科醫師都強調:肚子空空的時候,真的不是什麼都能吃! 有些食物看似健康或無害,在你胃裡沒東西的時候吃下去,簡直就像在對你的胃發動攻擊!輕則讓你胃痛、脹氣、火燒心不舒服一整天,重則可能引發胃炎,長期下來更可能搞壞你的消化系統。更嘔的是,有些食物還會騙過你的大腦,讓你越吃越餓,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肥肉就這樣纏上你。今天我們就來徹底破解,哪些是絕對要避開的空腹地雷,以及餓到受不了時,你該怎麼聰明選、安心吃!

🥵 第一大地雷類別:超刺激!空腹吃下去胃在抗議

1. 辣到噴火的辛辣食物(麻辣鍋、椒麻雞、超辣泡麵)

  • 為什麼傷胃? 紐約大學的腸胃科權威醫師 Lisa Ganjhu 講得很直白:想像一下,你的胃現在空空如也,像個乾淨的袋子。這時候灌進一堆辣椒、花椒、辣油這些狠角色,它們根本沒有其他食物可以混和、緩衝,直接「啪」一聲就貼在你的胃壁上,狠狠刺激它!這就像拿刷子直接刷你破皮的傷口一樣,不痛才怪!長期這樣搞,胃發炎、甚至潰瘍的風險都會大增。
  • 聰明吃法:
    • 先墊底! 吃辣大餐前,務必先吃點溫和的食物打底,像是一小碗白飯、幾片蘇打餅乾、一小塊麵包都好,讓胃壁有層保護。
    • 牛奶、優格是救星! Lisa Ganjhu 醫師特別推薦,吃辣前喝杯鮮奶或吃點無糖優格,它們能在胃裡形成一層暫時的保護膜,幫你擋掉一些辣味的直接攻擊,真的差很多!
    • 換溫和香料提味: 試試看用香菜(芫荽)、孜然(小茴香)這些香氣足但相對溫和的香料,一樣能讓食物風味十足,胃卻舒服很多。別再只會狂加辣椒粉啦!

2. 酸溜溜的柑橘類(柳丁、橘子、檸檬、葡萄柚)& 涼涼的薄荷 & 提神咖啡因(咖啡、濃茶、能量飲)

  • 為什麼傷胃? 這三種東西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但它們有個共同邪惡點:都是「促胃酸分泌」高手! 胃酸本來就是用來消化食物的,當你胃裡空空,沒食物給它消化時,這些食物還拼命叫你的胃「多產點酸!」,結果就是過多的胃酸直接接觸胃壁,造成刺激、灼熱感,甚至引發或加重胃炎。尤其如果你本來胃就不太好,空腹灌一杯黑咖啡下肚,那簡直是自虐行為!
  • 聰明吃法:
    • 絕對不要單獨吃! 想喝咖啡提神?請搭配早餐的三明治或飯糰。想吃水果?柳丁、葡萄柚這類酸V啊酸V的,飯後再吃。薄荷糖或薄荷茶?也請飯後享用。
    • 胃弱族群的咖啡因選擇: 如果真的很需要咖啡因,試試看低咖啡因咖啡,或是把咖啡加大量牛奶做成拿鐵(牛奶能中和一些酸性)。濃茶也改喝淡一點的發酵茶(如紅茶、普洱),比綠茶、生茶對胃的刺激小。
    • 隨身帶點蘇打餅乾: 如果突然想吃酸水果或喝咖啡,先啃一兩片原味蘇打餅乾墊胃,簡單有效。

3. 某些藥物(特別是消炎止痛藥、抗生素)

  • 為什麼傷胃? 這點超重要卻常被忽略!很多藥品的仿單(說明書)上都會特別註明「飯後服用」,不是沒道理的。特別是像阿斯匹靈、布洛芬(Ibuprofen)這類的消炎止痛藥,或是某些抗生素,空腹吃下去對胃黏膜的刺激性很強,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胃痛,長期甚至可能導致胃潰瘍或出血。
  • 聰明吃法(務必遵守):
    • 乖乖聽藥師/醫師的話! 拿到藥時,一定要問清楚「這藥需要飯前還是飯後吃?」別自己憑感覺亂吃。
    • 「飯後服用」通常指: 吃完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吃藥,這時胃裡有食物當緩衝,藥物比較不會直接刺激胃壁。
    • 忘記吃飯怎麼辦? 如果醫生交代要飯後吃,但你錯過飯點又該吃藥了,至少先吃幾片餅乾、一小塊麵包或喝杯牛奶墊胃,絕對不要硬生生吞下去。下次記得設鬧鐘提醒自己吃飯!

😫 第二大地雷類別:吃完秒餓!騙過大腦讓你吃更多

4. 單吃一份水果(香蕉、蘋果、芭樂)

  • 為什麼會越吃越餓? 台灣水果超甜超好吃!營養師 Tamara Melton 點出關鍵:水果雖然有纖維,比糖果餅乾好,但它的主要成分還是「糖」(果糖、葡萄糖)。當你肚子空空時只吃一份水果(例如一根香蕉或一顆蘋果),那點糖分很快就被吸收利用完畢,血糖先飆高再快速下降,結果就是… 更快感到飢餓! 而且水果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通常很低,無法提供持久的飽足感。
  • 聰明吃法:
    • 水果要搭「蛋白質」好朋友! 這招超有效!吃蘋果片時,旁邊配一湯匙無糖花生醬或杏仁醬。吃香蕉時,配一小杯無糖優格或一片起司。吃芭樂,撒點堅果碎。蛋白質能減緩消化速度,讓水果的糖分慢慢釋放,飽足感大提升,還能穩定血糖不亂飆!
    • 份量要注意: 當點心時,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加上一份蛋白質(約拇指大小的起司或一湯匙堅果醬)就很足夠,別把水果當正餐狂吃。

5. 小包裝低卡零食(100卡左右的餅乾、洋芋片、米果)

  • 為什麼會越吃越餓? 這種小包裝零食根本是「空熱量陷阱」!Tamara Melton 直指核心:這些東西通常都是精緻澱粉(簡單碳水化合物)做的,像洋芋片、小餅乾、仙貝之類。吃下去後消化速度飛快,血糖瞬間升高又暴跌,身體根本來不及反應「我吃過東西了」,大腦持續發出飢餓訊號。而且區區100卡,對一個餓到發慌的成人來說,根本是塞牙縫,完全無法滿足身體能量需求。
  • 聰明吃法:
    • 選擇「複合型」點心,熱量抓200-300卡: 重點是要同時包含「優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一點好脂肪」。例如:
      • 全麥吐司1片 + 水煮蛋1顆 + 幾片小黃瓜
      • 無糖優格1杯 (約150g) + 綜合堅果1小把 (約10g) + 莓果少許
      • 小條地瓜 (約女生拳頭大) + 無糖豆漿1杯
      • 蘇打餅乾3-4片 + 低脂起司1片 + 番茄幾片
    • 認清包裝陷阱: 別被「低卡」、「輕食」的字眼迷惑,看清楚成分是不是只有澱粉、油和鹽?是的話,快放下!
    • 下一餐記得減量: 如果點心吃得比較有份量 (接近300卡),記得下一餐的主食 (飯麵) 要減量約1/3~1/4碗,避免整天熱量爆表。

📈 第三大地雷類別:隱藏爆肥陷阱!不知不覺熱量超標

6. 精緻澱粉壽司(特別是只有白飯+魚生、沾一堆醬油)

  • 為什麼容易胖? 很多人覺得壽司很清爽健康?錯!營養師 Maria Bella 點破盲點:
    • 白飯問題: 壽司醋飯用的是精緻白米,纖維量極低,消化吸收超快。吃下去血糖飆升,但能量很快耗盡,你很快就又餓了。
    • 醬油問題: 鈉含量爆高!吃壽司又習慣沾一堆醬油,甚至再加哇沙米。高鈉不只讓你水腫,更關鍵的是——它會讓你「口渴」! 而大腦常常把「口渴」的感覺誤判成「飢餓」!結果就是你明明身體需要的是水,卻以為自己又餓了,跑去吃更多東西,攝入不必要的熱量。
  • 聰明吃法:
    • 優先選擇「有蔬菜、有纖維」的壽司: 例如豆皮壽司(稻荷)、小黃瓜卷、野菜手卷。或在旁邊點一碟毛豆、一盤燙青菜。
    • 減少白飯量: 點生魚片(刺身)或選擇「壽司飯減量」的店家,或直接請師傅做成「散壽司」(飯量通常較少,料鋪在上面)。
    • 醬油沾一咪咪就好: 用筷子夾一點點醬油,輕輕點在魚生上就好,別把整塊壽司飯泡進去!也可以用薑片或一點點山葵(哇沙米)提味代替部分醬油。
    • 配一杯無糖茶或水: 邊吃邊喝水或茶,幫助分辨是口渴還是真餓,也能增加飽足感。

7. 酒精飲料(啤酒、紅白酒、調酒)

  • 為什麼容易胖? 大家都知道空腹喝酒醉得快,但另一個恐怖後果是——它會讓你變「大食怪」!
    • 酒精會干擾飽足感荷爾蒙: 研究發現(刊登在《Alcohol and Alcoholism》期刊),喝下酒精後,體內負責告訴你「吃飽了」的荷爾蒙「瘦素」(Leptin) 濃度會下降!實驗中,喝了三杯酒的受試者,瘦素竟降低了30%!難怪喝酒時總覺得胃口大開。
    • 降低自制力: 酒精會影響大腦前額葉判斷力,讓你更難抗拒桌上那些高油高鹽的下酒菜(炸物、滷味、重口味燒烤),不知不覺吃進大量熱量。
    • 酒精本身就是高熱量: 1公克酒精就有7大卡,僅次於脂肪(9大卡),而且這些是沒什麼營養價值的「空熱量」。
  • 聰明喝法(※ 飲酒務必適量,過量有害健康):
    • 絕對!絕對!不要空腹喝! 喝酒前一定要先吃點「固體食物」墊胃。最好選擇含蛋白質和好脂肪的食物,如:起司、希臘優格、雞肉沙拉、毛豆、堅果等,能減緩酒精吸收速度。
    • 一杯酒配一大杯水: 喝一杯酒精飲料後,接著喝一大杯水或無糖氣泡水。這能幫助減緩喝酒速度、補充水分稀釋酒精、增加飽足感,也能減少後續因口渴誤判的飢餓感。
    • 遠離高熱量下酒菜: 主動選擇較健康的配酒小食,如烤蔬菜串、涼拌豆腐、清燙海鮮,避開炸雞排、鹹酥雞、薯條這類熱量炸彈。或者乾脆點些需要慢慢啃的食物,像是鴨翅(去皮)、毛豆莢,強迫自己吃慢點。

💡 營養師小叮嚀:餓到受不了時,這樣選最安全!

記住上面7大地雷後,你可能會問:「那到底餓到快昏倒時,我能吃什麼才安全又止餓?」這裡提供幾個超實用的隨手選項:

  1. 無糖/低糖豆漿、牛奶: 液體吸收快,能快速緩解飢餓感,又有蛋白質提供基礎飽足。盒裝的隨身包很方便。
  2. 原味綜合堅果一小把 (約10-15克): 富含好脂肪、蛋白質和纖維,止餓效果佳。注意份量,別整罐拿起來嗑。
  3. 水煮蛋一顆: 優質蛋白質首選,飽足感強。可以事先煮好放冰箱。
  4. 無糖優格一杯 (約150-180克): 蛋白質+益生菌,對腸胃友善。可加一點點水果或堅果增加風味和營養。
  5. 全麥吐司/蘇打餅乾1-2片配起司片: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組合,穩定血糖又飽肚。
  6. 小型地瓜一條: 富含纖維,升糖指數比白飯低,消化較慢,飽足感持久。
  7. 重點原則:選擇「原型食物」、有「蛋白質」或「好脂肪」或「纖維」的組合! 避開只有糖或精緻澱粉的選項。

🔚 結語:善待你的胃,就是善待你的健康和身材!

飢餓感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訊號,但胡亂填塞只會帶來更多問題——胃痛不適、越吃越餓、熱量爆表導致變胖。了解哪些食物在空腹時是大地雷,學會聰明搭配的飲食技巧,絕對是照顧好腸胃健康、維持理想體態的關鍵一步!

下次肚子咕咕叫時,別急著伸手抓零食,先停一秒鐘想想:「這東西空腹吃OK嗎?」 避開這7類地雷食物,選擇對胃友善又能提供持久能量的組合。你的胃會感謝你,你的腰圍也會給你正面的回饋!養成好習慣,健康自然來!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