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高警報!小中風敲醒的減重覺悟
「急診躺那三小時,我看著天花板想:才57歲就要等中風第二次嗎?」張甫行醫師拍著當年85.6公斤的圓肚照搖頭。那時他BMI飆到28.6,健檢紅字連環爆:「血壓高、膽固醇破錶、飯前血糖踩在糖尿病邊緣,最嚇人的是心導管照出『心臟前降支塞了60%』!」
他坦言當婦產科權威30年,接生超過萬名寶寶,「卻連自己身體都顧不好」。直到某天開刀時突然半邊手腳發麻,確診小中風才驚覺:「血管就像老舊水管,塞滿油垢隨時會爆!」
二、倒金字塔飲食法實戰守則
🍚 早10午7晚3的黃金比例
「台灣人晚餐吃最豐盛根本錯得離譜!」張醫師的「倒金字塔吃法」徹底翻轉傳統:
早餐 10分飽:清粥搭醬瓜+1顆水煮蛋+燙青菜
午餐 7分飽:便當去炸排骨+飯減半+加倍蔬菜
晚餐 5分飽:豆腐味噌湯+半條蒸魚+涼拌菠菜
關鍵細節:
- 晚間6點後只喝水,7點後連水都小口喝
- 晚餐份量約是「兒童餐盒」大小
- 主食照吃不必戒澱粉:「我照扒白飯,但晚餐只盛三湯匙」
🍪 人性化偷吃技巧
「鹹酥雞?吃啊!但選週二中午買小份,當天晚餐自動減量」他笑著從抽屜拿出蘇打餅乾:「零食櫃不用清空,重點是補吃機制:
- 吃零食當天多走30分鐘
- 下一餐主食減半
- 喝500cc溫水代謝
三、血管回春的關鍵三支柱
💊 藥物保養不迷信
「很多人怕吃藥傷腎,我反而定時吃三種低劑量藥:
✓ 血壓藥:維持在120/80
✓ 降血脂藥:膽固醇控在150內
✓ 阿斯匹靈:防血栓(需醫師評估)
他強調:「藥是幫血管減壓,同時改習慣才能真正逆轉!」
🧘 連醫師都嚇到的瑜伽奇效
從「彎腰摸不到膝蓋」到能劈腿,他分享銀髮族友善動作:
- 蝴蝶式(早晚坐床邊5分鐘):
- 腳掌對貼手抓腳踝
- 膝蓋像蝴蝶拍翅輕振
- 貓牛式(看電視就能做):
- 四足跪姿拱背吸氣
- 凹背抬頭吐氣
「三個月後血管超音波顯示,血管內壁斑塊變平滑!」復健科醫師都驚訝。
🚶 健走多燃脂30%的秘訣
「別再邊走邊滑手機了!」張醫師現場示範縮小腹走路法:
① 後背包放500cc水瓶頂住後腰
② 吸氣把肚臍往脊椎方向縮(像穿緊身牛仔褲拉鍊)
③ 手抓童軍繩向後伸展走20分鐘
「這招讓內臟脂肪從危險級15→安全級8!」他翻出健檢報告佐證。
四、七年不復胖的日常神隊友
⚖️ 體重計擺這裡最有效
「千萬別放浴室!」他指著診間辦公桌前的體重計:「每天早尿完空腹站上去,數字升0.5公斤就當天調整飲食。」
🚫 應酬求生術
當了30年醫師難免有飯局,他的應對狠招:
☑ 赴約前先喝300cc奇亞籽飲
☑ 主動點清蒸魚+炒時蔬
☑ 筷子放三色盤中「紅燈區」(醬油碟)減少夾菜
「有次院長請客,我整晚只吃半條魚+兩筷子青菜,隔天體重竟掉0.3公斤!」
五、血管年輕的驚人改變
「以前查房走三層樓喘到講不出話,現在能連續開刀6小時!」他秀出對比照:
❌ 7年前:頸動脈超音波顯示內膜厚度1.3mm(超標)
⭕ 現在:厚度降到0.7mm(正常範圍)
更意外的是患者反應:「張醫師你打肉毒喔?臉頰凹陷變帥了!」讓他笑說這比減重12公斤更有成就感。
六、給熟齡族的良心提醒
「別等中風才行動!」他最後叮嚀:
⚠️ 年過50要監測「晨起血壓」:超過135/85快就醫
⚠️ 健走強度公式:每分鐘步數>(220-年齡)×0.55
⚠️ 晚餐後做「腳趾體操」:坐椅抬腳趾撐10秒×20次
看著診間外候診的銀髮族,他感嘆:「血管年齡才是真年齡,這條路我走七年證明:現在開始永遠不晚!」